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當大家都來講故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6日 12:04 來源:CCTV.com

  我出片的速度在組裏是出了名的慢,頭老詰問你都在瞎忙什麼呢,我就推塞説憋著出精品呢,頭説,別老憋精了,快點給我把東西弄出來……

  總愛琢磨點東西,人都説是好事,但是至今為止我沒有享受到其中的好處,片子是計件的,跟收視率雖然有點牽連,但關係不是特別大,而且我自認為做得好的片子,有時候收視率卻極慘,可見自己永遠不能真正代表觀眾。

  但是有一點我一直比較堅信。從2001年開始初涉電視的時候,那時候就覺得中國的電視很不對勁,怎麼這麼多人費了這麼多的力氣,做出來的東西,都沒甚意思呢?要麼是枯燥到了極點,要麼是淺俗到了極點,那時候我跟很多人請教想法,請教之餘我回很謹慎地提出點想要追求的東西:深度和生動,娛樂化和故事化是其中一個解決途徑之一,只可惜位卑言輕,製片人和主編也往往疲於奔命,無暇顧及。


編導:吳霆

  不出兩年,故事化的路子已經普遍了中國的電視圈,我記得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有一天看新聞三十分,一個兩分鐘的報道,説一種新型電腦病毒出現,編導就編了一個故事,找了一個托,説他某天開機發現了如何如何,連新聞都如此來做,足以印證了故事化的道路已經深入人心了,在兩年前,給欄目作策劃的時候,提個要“講故事”的思路已經是新鮮得了不得的事情了,現在再按這種思路提出策劃,製片人或是主編會直接問你如何去結構故事,他們想聽更具體的,無意于停留在理論的表面。

  是啊,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當大家都來講故事,我們怎麼辦?故事化的路子當然得走下去,接下來就是怎麼走的問題。

  如果説故事化的核心是指找到發生的核心事件的話,那麼問題可能會好解決一點了。什麼是事件?時間地點人物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事件不再是年的概念,也不是月,而是把事件發生關鍵轉折的時候精確到幾個點,這幾個點有時候甚至是以瞬間為單位,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度的問題不好掌握,編導必須要有精確的眼光。

  節目故事化使媒體走到了一個危險的境地,它誘使編導在做一些職業道德不允許做的事情。即便很多本欄目的片子裏面,也能很明白地看到這些現象,給人故弄玄虛的感覺,開始的時候攤子鋪的特大,一下子把觀眾的胃口調起來了,幾十分鐘過去了,最後觀眾才發現其實什麼事都沒有,或是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結論,觀眾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長此以往,好容易培養起來的觀眾群難免有喪失之隅!

  真的是選題缺乏的緣故嗎?我特欣賞一位老師講的一句話:任何一條新聞都可能是一個好選題,看你會不會挖掘。我們要面臨的問題,其實是:只有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們比那些不講故事的人高明,可是當大家都來講故事了,我們拼什麼?

  講故事的方法是首先要拚的,同樣一段相聲,平常人説不出味,換成大師來,味道就截然不同了,故事本身都被嚼的渣都沒了,依然回味無窮,百聽不厭。為什麼?人家會講。

  畫面是要拚的第二個因素。用畫面來講故事還是用解説來講?你的畫面到底能不能支撐得起你精心撰寫的解説?畫面美嗎?有衝擊力嗎?在拍鏡頭的時候,你有沒有意圖交給攝像去實現?

  聲音往往是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因素。尤指音樂和音效,我們講故事的目的就是將觀眾帶進來,接受你的表達,毋庸置疑的是,畫面和解説、採訪承載了大部分傳達信息的作用,而帶動情緒的作用90%是由聲音來實現的,不信你找任何一個好萊塢的大片,把聲音一去,只看字幕,你根本無法調動你的情緒參與進去,因為情緒不是理智所能完全控制的因素,都21世紀了,沒見過世面的觀眾還有多少?動不動就被你感動得不行?動不動就被你牽著鼻子走?只可惜我們太多的時候只是把一個精心拍攝編輯的片子毫無理由地交給了不知道有沒有想法的音樂編輯……

  剪輯更是被無情的忽略了,我們大多數時候只是滿足於鏡頭長于三秒會顯得很呆板的感覺,而忘了鏡頭的長短應該取決於故事發展的內部節奏和音樂的節奏,我也很多次幹了蠢事,把鏡頭剪完了之後再上音樂和音效,所謂的音樂,只是找一個情緒相近的曲子鋪上去,所謂的音效也只是一些效果聲,事實證明這是一件愚蠢至極的事情。

  還有更多可以比拼的東西,比如文字技巧,比如由編導思想提煉出來的,比如轉場,比如採訪嘉賓的情緒,比如現場拍攝對象的投入狀態,比如捕捉,比如字幕,……

  也許有人要問,你這是在幹什麼?做電影嗎?搞創作嗎?我不知道該如何去回答這些問題,畢竟對待電視,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我只想問的是,那在你的內心裏,你究竟以為你在做什麼呢?

  當大家都來講故事,我們應該來研究是如何來講好故事。我們研究的永遠比你的有深度,我們就能永遠走在你的前面。(編導:吳霆)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