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一集 勝利元帥—朱可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9日 13:28 來源:CCTV.com

  導視:朱可夫,二戰蘇軍著名將領。他出身貧寒,執著于軍事研究。

  他性格倔強,治軍嚴厲,在二戰中多次力挽狂瀾反敗為勝。

  他戰功顯赫,從一名不知名的龍騎兵士官,成為蘇聯最高副統帥。

  歷程節目《二戰名將》,回望勝利元帥朱可夫走過的輝煌歷程。

  本期節目嘉賓:軍事專家李克峰


  李克峰:朱可夫的成名戰呢?其實不是在二戰中,是在二戰爆發的前幾天,在中蒙邊境的哈拉哈河那一戰,

  主持人:著名的諾門罕之戰。

  李克峰:在這之前朱可夫只是一個不知名的軍長。在騎兵部隊裏面呢,也不太有人知道他的。只有騎兵的很少幾個高層軍官知道他,從那以後他的名字一下子就在蘇軍中非常響亮了,

  在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的蘇軍,在遠離補給基地的蒙古草原上,徹底殲滅了挑釁的日軍。回望那段歷史,正是因為朱可夫堅毅和強悍的指揮風格,為保護蘇聯遠東,這個在後來二戰中至關重要的戰略縱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那麼朱可夫的堅毅和強悍的指揮風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李克峰:他們家是一個貧農。

  主持人:苦出身是嗎?

  李克峰:非常苦,他們家其實離莫斯科不遠,是農村,還得坐火車,他父親是個皮匠,所以他十一歲就被送去當學徒去了。在這之前他只讀過鄉村小學,就是勉強識幾個字,會算算數而已,就是文化水平很低。但是他到了莫斯科以後,它比較有心計的是,除了學手藝他還上夜校上工人夜校。

  主持人:屬於有志青年?

  李克峰:基本上他的中學教育是在夜校完成的,這還是冒著捱揍,被罰的危險。

  主持人:什麼叫挨揍、被罰?

  李克峰:因為當時的俄國比較封建,當學徒基本上就像每天要挨揍,各種理由,有理無理的,老闆不高興了就要打你,基本是這麼一個狀態,而且朱可夫學的皮匠他還不完全是工人,他屬於手藝人,他學出來以後,手藝人是沒有太多的(進取心),他的進取心沒有工人那麼強,團結意識不像工人那麼強。

  主持人:如果劃分的話,比如説皮匠,你是學徒畢業以後成了皮匠,皮匠劃成分應該是屬於小業主?

  李克峰:你就可以單獨開一個作坊,所以説其他的皮匠跟朱可夫不一樣,一心都想吃幾年苦,將來當老闆。朱可夫在莫斯科最大的收穫就是上了工人夜校。後來一戰爆發他就入伍參軍了,他一入伍他就當了龍騎兵。

  李克峰:然後十月革命就爆發了,由於朱可夫平常人緣比較好就被選為士兵委員的委員。這個連的士兵委員會委員,那麼後來參加紅軍以後呢,就從這個騎兵的排長做起。

  李克峰:曾經在早期的一次剿匪戰爭中挨了白匪一刀差點斷命。就是説他當然那個時候是他比較,就是朱可夫的個性在那個時候看得比較清楚,他明明在騎馬追一個敵人的士官的時候,他明明可以用手槍把他解決掉,但是他偏偏拔出了馬刀準備去劈死他,結果那個傢伙的刀法比他還好,等於是説在拼的時候,那個傢伙冷不防給他胸口來了一刀,幸虧冬天穿得多,朱可夫後來回憶,身上的槍帶,望遠鏡帶還有武裝帶全部被那一刀砍斷了,幸虧穿得厚才撿了一條命,但是把他從馬上劈下來了,所以他早期就是這麼打拼上來的。

  主持人:等於説朱可夫的性格很強悍、很剽悍的性格。

  李克峰:對,如果稍微靈活一點的人,早就用手槍把那個(敵人)解決了。

  主持人:對,我們從後面他打的仗裏就能看得出來,他是屬於那種很強悍、很堅韌(指揮風格)。

  李克峰:這也可能是他早期老在作坊裏挨揍,鍛鍊出那麼一種性格。朱可夫在第一次參加短訓班之後他就提升為連長,等於他騎兵初級指揮員就是短訓班訓練出來的,然後又參加了騎兵高級指揮員培訓班,這個班很重要,這個高級指揮員培訓班,培養出來的學員就是後來衛國戰爭中那一代將領,當時有一張很著名的合影,一些騎兵軍官伸著腿或者站著,或者坐著,馬刀放在手上,照的一張相片,這張照合影。同班畢業的裏面很多人在後來,或快或慢,最後都是將軍和元帥。

  主持人:就是把這張照片往這兒一放挨個點。

  李克峰:實際上挨個點,就是後來衛國戰爭的那些幹將

  主持人:最重要的將領階層。在這之後,他又上了一個深造班

  李克峰:他在騎兵指揮員深造班畢業之後,大多數軍官都是坐著火車回到自己的部隊的,朱可夫一想他認為自己既然是騎兵,他就要練習一下遠距離的騎兵機動。他就找了幾個深造班的好朋友,説服了幾個人跟他一塊兒騎馬返回部隊,他要走多原呢,要走九百多公里,就是從列寧格勒那個深造班回到他的駐地要走九百多公里,他們幾個人就呈報了上級。上級聽了以後覺得精神可嘉,酌情沿途給他提供補給吧。他們就騎上馬,開拔了,走了七天,最後據説掉了十幾斤然後精疲力竭的終於回到了部隊,這一點也是説他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這個人確實是這樣的。

  回望二戰的蘇德戰場。哪有危機,哪就有朱可夫,朱可夫成多次力挽狂瀾反敗為勝。從列寧格勒到莫斯科,從斯大林格勒到庫爾斯克,一直到最後攻克柏林,由於朱可夫輝煌的戰功,被後人譽為“勝利元帥”。

  李克峰:他為什麼成為勝利元帥呢,他多次去挽救危局,最早的一個危局就是列寧格勒的防禦,列寧格勒在戰爭初期差點被攻陷嘛。那麼朱可夫去組織防禦,把它守住了,這個是一個挽救危局,但是你要挽救危局實際上就是局勢已經很壞的情況下,要採取很多應急措施,那個時候朱可夫的脾氣就非常大,而且很暴躁,他的很多指揮官,跟他初次合作的人經常會被他嚇住。他就經常威脅要把某個人吊死在電線桿上,那些軍官就相互抱怨説,你看他要吊死我,但是跟他比較熟的就説沒關係,要是真吊的話,我早就吊死多少回了。就是他的性格是非常暴躁的,在那種時候。

  主持人:我們看到電影中反映的朱可夫,一般他老是鐵著臉,他一進來大夥兒都肅然起敬的感覺。

  李克峰:對,因為他背負的壓力很重嘛,這一點是他不得已,必須這麼做。

  主持人:我記得電影裏有一個攻克柏林的情節嘛,就是前線指揮官向朱可夫報告,我們現在進展速度很快,我們已經攻克到國會大廈門口了,戰士們很勇敢,攻克的速度很快。太快了。朱可夫(説)太慢的,太慢了,正好形成一個鮮明的反差,他馭下是很嚴厲的。

  李克峰:對,他對下級,因為他擔負的任務沒法退,後來守莫斯科也是,守莫斯科是力挽危局呀。那麼有的時候就是合理化的建議也不能聽,他得考慮大局,可能從某一點來説合理,但是(從)整個大局(考慮)就不合理,他要把握(大局)。他相對來説是非常嚴厲的一個人。

  李克峰:他不光是對部下,他對敵人也是非常狠的,一直到攻克柏林的戰役已經勝利了,在簽字的時候,是在一個德國的軍校的食堂裏簽的字,那個食堂裏沒有什麼像樣的傢具嘛,但是這個時候等到凱特爾進來的時候,凱特爾是這個德軍簽字代表元帥嘛。他進來的時候他在門口愣了一下,你看那個紀錄片上有,他愣了一下,他為什麼愣了一下呢,後來蘇軍回憶是這樣的。當時他進來的時候發現在簽字大廳裏的地毯和傢具全都是希特勒辦公室的原物,怎麼跑到這裡來了呢,就是朱可夫下的命令,因為朱可夫看了那個簽字現場以後,他就命令把希特勒辦公室的東西都搬到這兒來,包括一個120米長的大地毯。他要在最後,人家都戰敗了,他還要從心理上給他們再一次打擊,而且他也做成功了。

  主持人:就是對敵人不留餘地。

  李克峰:不留餘地,所以你看他最後他非常冷靜地坐在那兒,看著凱特爾進來下了一哆嗦,氣勢又下了一點。

  2005年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舉行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週年閱兵式。60年前,1945年5月19日,也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勝利閱兵式。200面德軍的軍旗被拋在列寧墓前,朱可夫騎著白馬檢閱了部隊。

  李克峰:因為本來斯大林是打算自己在勝利閱兵式上擔任閱兵首長。由朱可夫擔任閱兵總指揮向他報告,你看前兩天那個閱兵式你看見了吧,國防部長是閱兵首長代表普京,然後莫斯科軍區的司令是閱兵指揮官,向他報告。但是斯大林後來發現自己年紀大了,騎不上戰馬了。

  主持人:爬不上馬背?

  因為騎馬這個東西是非常地要體能和磨煉的。你要是會騎馬的人好長時間不騎也不行,但是朱可夫騎馬一點問題沒有,所以你看紀錄片裏他騎著馬從斯巴斯基門出來,騎著白馬上馬、下馬動作都比較瀟灑。

  主持人:他騎兵出身啊。

  主持人:你不能光説是騎兵出身,你看我給你舉一個反例。那伏羅希洛夫元帥也是騎兵出身吧,而且是多有名的第一騎兵集團軍的指揮員,但是有一次在衛國戰爭中,提出去看一個哥薩克師,參謀人員説咱們坐汽車去吧,結果伏羅希洛夫元帥説你不懂騎兵的心理。哥薩克喜歡看著指揮員騎馬來,其實距離多遠呢,也就是幾十公里,他們所有的軍官就騎上馬,包括元帥本人,到了那兒以後,據説(下馬後)個個都是羅圈腿,然後回來的時候誰也不提騎馬回來的事了。

  主持人:也就是説這個實際上朱可夫身材保持得還不錯。

  李克峰:他經常鍛鍊。

  主持人:所以那時候紅場閱兵的時候他還能騎白馬,姿勢很瀟灑地去閱兵。

  李克峰:最為重要的是閱兵儀式規定,到了列寧墓的時候。

  閱兵首長要從白馬上跳下來。

  主持人:飛身躍下馬來?

  李克峰:飛身躍下,然後走上列寧墓去發表演説,這個動作,因為你上馬可以在克林姆林宮門裏邊,你墊個梯子都沒人管你,你下馬必須得非常漂亮地從一匹駿馬一米多高的高度下來,當時朱可夫其實那個時候已經很胖的了。後來我看那個片子裏,下馬的姿勢還是比較帥的。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