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五集 巴頓-布萊德利(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8日 17:33 來源:CCTV.com

  巴頓:綽號“血膽將軍”,美國裝甲兵的締造者之一,以桀驁不馴和作戰快速勇猛而著稱於世,是二戰中戰功最為顯赫的盟軍將領之一。

  布萊德利:綽號“士兵將軍”,受過完整系統的軍事教育,為人穩健守誠,平易近人,諾曼底登陸後擔任美軍第12集團軍群司令。指揮了“眼鏡蛇”行動等一系列大規模作戰行動,是美國歷史上少數幾個五星上將之一。


  主持人:你好觀眾朋友,歡迎走進本期歷程,我是姜勇,那麼在二戰盟軍將領當中,有兩位非常值得一提,一位是戰功顯赫,脾氣暴躁有血膽將軍之稱的巴頓,一位是戰績平平,平易近人 ,有士兵將軍之稱的布萊德利,這個戰績平平的布萊德利,最後是成為了歐洲美軍的總司令,那麼這個巴頓反而成了他的下級,這兩個人非常令人費解的軍旅生涯,是由於巴頓的脾氣暴躁呢,還是由於歷史的巧合呢,那麼我們今天來聊聊這兩位將軍,我們特別請到了一位嘉賓,他就是我們的老朋友李克峰先生,李先生你好。咱們先來説説這事,就是關於布萊德利,成為巴頓上級這個事,我記得當時看電影《巴頓將軍》中,這段描寫得很細緻,大夥都認為(巴頓)肯定是,美軍駐歐洲的總司令,結果一宣佈是布萊德利,然後當時巴頓心裏很鬱悶,很難受,這個布萊德利好像一直以來,應該是屬於巴頓的下級。

  李克峰:在北非戰場是直接的隸屬關係,就是巴頓是軍長 ,布萊德利是他的副軍長。

  主持人:比如咱們畫一條線,就是從布萊德利 ,升任美軍駐歐洲的總司令之前,畫一條線,在這之前巴頓應該説是戰功顯赫,他仗打得很漂亮。

  李克峰:巴頓主要在西西裏表現非常出色,最初我們從第二軍説起,最初巴頓的任務是來整頓第二軍,但是他是臨時調來的,他原本的任務是在北非的海岸上,組建第七集團軍 ,這個集團軍的任務就是進攻西西裏島,那麼等到他整頓第二軍以後呢,他就把第二軍交給了他的副手,就是布萊德利 ,然後他就(重新)去計劃,對西西裏的進攻,後來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和巴頓的第七集團軍,就在西西裏登陸了,那麼這個登陸任務,主要是以蒙哥馬利的登陸為主,巴頓的任務是輔助他,蒙哥馬利要從島的右側就是東側,右翼這條線路佔領,西西裏的一個咽喉要點叫墨西拿 ,但是遭到德軍的抵抗,這個巴頓作為輔助的兵力,正好可以從左側,就是從北方繞過去 ,先他一步佔領了墨西拿,就是説他輔助的進攻變成了主要進攻,這樣巴頓的名氣就很顯赫。

  其實在二戰之前,巴頓在美軍中已是赫赫有名,他是美軍裝甲部隊的創始人,在一戰中曾經身負重傷,戰功卓著。而布萊德利卻沒有參加過一戰,缺乏戰鬥經驗,在美軍中一直默默無聞,二戰前他一直在西點、本寧堡等軍校擔任教官。無論從名氣還是戰績上,似乎巴頓更應該名至實歸成為美軍駐歐洲地面部隊的總司令。

  李克峰:但是巴頓為什麼沒有成為,歐洲登陸時期的美軍地面部隊司令呢,其實還是和他在北非和,西西裏的表現有關。

  主持人:你説他打士兵那事是嗎?

  李克峰:不是,當然從外界來説都認為,打士兵那個事情,對他的前途影響很大。

  主持人:咱們還得大概説一下打士兵那事,當時他去視察傷兵營,然後有一個(士兵),當時是説精神出了問題,害怕 避戰 。

  李克峰:確切説從專業説那個叫 震彈症,就是説挨了炮彈的士兵,有百分之多少的比例會出精神錯亂,這個震彈症不能理解為怕死,他是一時的心理問題,他緩過來了還可以接著上陣。

  主持人:等於是當時他在一個角落裏,碰見了(一個)患了震彈症的士兵,然後他就很憤怒,説你不應該跟這些受了傷的,立了功的流了血的士兵住在一起,所以拿那個皮鞭打他的頭盔是吧?

  李克峰:是手套還是什麼,反正是打了一下,巴頓打士兵這不是頭一次,在這之前相似的還有打過一次,他以前有這老毛病,有這老毛病,被曝光的是這一次,但是我們不能認為,他就因為這件事才,讓他靠邊站,暫時晾起來,不是這樣的。

  主持人:您覺得不是因為這件事情。

  李克峰:我們回顧他在北非的作戰,首先應該肯定的是,他整頓第二軍整頓得非常好,因為第二軍在凱瑟林山口一役以後,全軍患了恐德症,就是説對德軍特別是非洲軍非常畏懼,就是士氣給打垮了 ,因為這是初次交鋒嘛,本來登陸很順利,登陸是(面對)法國部隊,法國部隊不會拼死抵抗,那麼突然碰到這麼一個強硬對手,然後損失又這麼大,聽到機關槍聲都覺得不像是機關槍,因為美國的機關槍(理論)射速低,德國的機關槍(理論)射速高,差一倍呢,美國的機槍如果打450 500發 ,一分鐘的話,德國的機槍能打到(每分鐘)1200,所以他連機關槍都不適應,別説大炮了,這個軍整個的精神狀態,就是在巴頓相對外人看起來,比較粗野的辦法整治下,就是他用説粗話 訓斥 ,嚴格的命令,甚至罰款,他要求士兵或者包括護士,在任何地方都要戴頭盔,這不是一個著名的命令嘛,他有時候自己親自跑到廁所裏,還檢查一下,而且他有的時候幹一些比較粗魯的事,就是説他看到部隊在挖戰壕,他就問説 ,問當時的一個師長,你的戰壕在哪,然後那個師長就給他指了一個,非常講究的有門簾的戰壕,然後巴頓跑進去就撒了泡尿,出來説 ,你去用戰壕吧,他用這個方法來激勵士兵克服恐懼,克服艱難 ,但是這個方法本身,不是一個常用的辦法,就是説(這個辦法)是一個,以毒攻毒的辦法吧,對於巴頓來説可能他這個人,辦事就這(樣),那麼布萊德利從旁看著,他也承認臨時這個措施可以,但是長了不行,你不能長期這麼帶兵,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説巴頓,他在指揮方面有強項,就是猛打猛衝,他也有弱項就是説他不善於協同,這一點在西西裏登陸的時候,曾經出了一個大洋相 ,這是美軍中特別著名的一個失敗,就是説西西裏登陸,當時美軍的傘兵部隊,八十二空降師是剛剛組建的,然後盟軍的這個登陸部隊在上午,就是那天的7月11(日)的早晨,剛挨了德國 意大利的空襲,這個炮手們拼命打,把敵軍打跑了,自己也受了點損失,然後巴頓他就不顧這種情況,也沒有通知下邊艦隊,他讓傘兵就是在那天的夜間,向灘頭空投傘兵,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結果等(載)傘兵的飛機臨空的時候,144架運輸機臨空的時候,底下的艦隊以為敵機又來了,就打起來了 ,誤擊,這樣的話傷亡非常大,300多人當場就打死了,飛機掉了20多架,打傷了30多架,而且在那個地方就是空降的作戰,即使空降成功的也有很多散得太開,就是不成功,掉到海裏的,所以從協同的角度來説,巴頓這個人他有點,只顧目標不顧後方那種感覺,這個失誤按説是不能原諒的,就是説在空降部隊初次上陣的時候,給傘兵師造成這麼大的損失,應該算是巴頓的一次重大失誤,並不是説上級要看他損失了多少人,而是看他指揮大局的能力,從這個地方看得出來,他沒有大局觀,這是第二點。這真是很重要的一點,所以綜合這幾點,最終艾森豪威爾還有美國的總部,決定用布萊德利替換他。

  主持人:就是綜合這幾點考慮,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打耳光的問題,覺得布萊德利比巴頓更適合於美軍總司令這個職務。

  李克峰:地面部隊的司令官,就是説他覺得巴頓,好像不是這個大將之才。

  主持人:但是巴頓他那種猛衝猛打,善於運用裝甲兵,然後很勇敢,血膽將軍嘛,取得戰績很大,那麼這樣一個人成為,地面部隊的總司令也是適合的,他有他的短處 ,但他也有他的長項。

  李克峰:實際上我們看到後來巴頓的,你説的那些戰績,比如説解圍巴斯托尼,很有名的戰績吧,這些戰績都是在,布萊德利的指揮下完成的。

  主持人:那沒有布萊德利的指揮,他也一樣能夠完成。

  李克峰:布萊德利在後邊,在他的上級的位置上,正好彌補他的一些疏漏和缺點,就是説這兩個人如果是巴頓做上級,布萊德利做下級的時候,布萊德利只能看著巴頓愛幹嘛幹嘛,但是如果説他們(兩個人)倒過來,其實是最佳拍檔 ,就是説一個沉穩的將領坐鎮,一個猛打猛衝的將領在前面,這個是最佳拍檔,如果反過來這個就可能翻船了,馬歇爾有一句話 ,如果打仗的話巴頓是可以衝鋒陷陣的,但是一定要在脖子上套一個韁繩。

  主持人:這跟比如選擇布萊德利,作為美軍地面部隊的主帥,是不是和美軍一貫的戰略思想有關?

  李克峰:有關係,因為布萊德利是比較適合美軍的傳統打法,美國軍隊的強項在於空中力量還有補給,海空實力比較強,海空實力比較強,那麼(美軍)在這種優勢地位下,(美軍)不需要冒險,因為你猛打猛衝的另一面,就是暴露側翼或者説危險的程度就高,你爬得高摔得狠嘛 ,所以美軍寧可選擇穩健的將領,這個從(美國)的國情軍情來説,也是對的。

  主持人:如果像巴頓這樣的,他雖然可能會取得的戰績比較大,然後速度會比較快,但是他也要冒著失敗的風險,他要冒失敗的風險,所以這個是美軍所不願意看到的。

  李克峰:(美軍)不願意,不需要這樣的一個冒險,因為(美軍)畢竟是,形勢沒有壞到那種程度。

  主持人:所以(美軍)就會選擇布萊德利,一個比較穩健的將軍,來做地面的總指揮,就是綜合四點考慮,所以巴頓註定是當不了,巴頓註定只能當一個先鋒官的角色。

  巴頓天生是一名勇猛的騎兵,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膽氣逼人,他的進取心和冒險精神十分引人入勝,但是仿佛也正是這些註定了他只能擔任急先鋒的角色。而布萊德利的謹慎穩重和善於與人合作,在那一歷史時刻恰恰是一位統帥最應具備的素質。有人説性格決定命運,下期我們將從他們的成長經歷及性格中去尋找他們成為一代名將的原因。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