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六集 巴頓-布萊德利(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8日 17:25 來源:CCTV.com

  巴頓:綽號“血膽將軍”,美國裝甲兵的締造者之一,以桀驁不馴和作戰快速勇猛而著稱一世,是二戰中戰功最為顯赫的盟軍將領之一。

  布萊德利:綽號“士兵將軍”,受過完整系統的軍事教育,為人穩健守誠,平易近人,諾曼底登陸後擔任美軍第12集團軍群司令。指揮了“眼鏡蛇”行動等一系列大規模作戰行動,是美國歷史上少數幾個五星上將之一。

  這兩位極具個性的將領有著怎樣的成長經歷和性格特點?他們是如何成為了一代名將呢?


  主持人:比如他們倆性格的成因,還有他們的成長,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那麼咱們也把他們兩個人放在一起,咱們來説説他們的成長背景,比如咱們先説巴頓吧,巴頓最有名。

  李克峰:巴頓他條件非常好,他家裏面非常有錢,他是美國南部的那種上層家庭,他是十八歲上的弗吉尼亞軍校,他在那兒上了一年的初級,然後就轉到了西點。

  主持人:但是説他體育成績很好。

  李克峰:他體育成績好,是西點的教育精神一貫的。

  主持人:而且巴頓不是後來還參加過奧運會,還拿過第三名。

  李克峰:第五名吧,第三名還是第五名,反正是現代五項,另外巴頓當初為了參加奧運會,在法國的騎兵學校學習擊劍,因為家裏有錢 ,趁機就週游了歐洲,這個對他後來作戰有個好處,他對戰場很熟悉。

  主持人:而且巴頓這個人對軍事歷史很感興趣。

  李克峰:這一點是他的優勢,他西點畢業以後,他進了騎兵 ,後來隨著潘興將軍在墨西哥作戰,是1916年,做他的副官,然後等到了歐洲的時候,他又做了潘興將軍的副官,所以他一(開始),就跟著美軍的高級領導,這樣的話確實對他將來,後來的晉陞很有好處 ,1918年的時候坦克在歐洲,已經開始初步使用了,他從英國 法國坦克使用那裏,學到了一套東西,並且他親自指揮過兩個坦克營的作戰,在一戰中有實戰經驗 ,所以他從一戰戰場回到美國的時候,他已經是上校了,這一點就是説他早期的進步是很快的,美國1920年通過了一個方案,就是裁軍嘛 ,縮減軍費,把坦克兵就給(縮編)掉了,然後巴頓就回了騎兵。主持人:然後就一直在那兒耗到二戰爆發。

  李克峰:然後中間這二十年就逛蕩過去了,但是他在中間他並沒有閒著,他是研究歐洲的戰術,研究軍事歷史 ,確實他這方面很認真,然後等到德軍在歐洲進行,大規模裝甲戰的時候,(這讓)美軍上層警醒了,這個時候美軍就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裝甲部隊,所以等到了1939年的時候,要成立坦克部隊了 ,那麼巴頓這個坦克狂人就成了首選了,所以後來在本寧堡成立了一個坦克師,在另外一個地方成立一個坦克師,他先是做旅長,後來做了裝甲軍的軍長,就一下提起來了,然後就到北非去作戰去了,他是這麼一個過程。

  到達北非後,巴頓迅速整頓了士氣低落的第二軍,之後他率領第七集團軍在西西裏戰役中擔任助攻,但卻領先於英軍拿下墨西拿,聲名大振。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進攻陷入僵局,巴頓領命出任第三集團軍司令,他以狂飆般的速度橫掃布列塔尼,率軍殺入德國,成為二戰中戰功最為卓著的盟軍將領之一。

  主持人:一直説巴頓是一個熱愛戰爭的人。

  李克峰:布萊德利好像是這麼跟他説的,他説你打仗是因為你喜歡打仗,我打仗是因為人家訓練我打仗,這個跟布萊德利的生平有關係,布萊德利跟巴頓正好相反,他們家非常窮,他是個貧農 ,他15歲的時候喪父,這樣家裏就更窮了,然後等到他中學畢業以後,到鐵路上去打工,做了打工仔,後來想上大學沒有錢嘛,後來聽説軍校不要錢,還給津貼 ,於是他就報了西點,而且他窮到什麼程度呢,他拿著一百美元去了西點,到了那兒以後人家張嘴就要,一百六十美元的置裝費,不收學費 ,但是軍裝你得自己做,這個美國的軍隊,軍官是自己做軍裝的,結果他説我只有一百美元,那就好吧,就從每月的津貼費裏扣吧,就是説他是欠著錢先上的西點。

  主持人:等於他的出身和巴頓完全不同,巴頓他是喜歡這行,所以選擇了這行,而布萊德利是,他是別無選擇。

  李克峰:如果你想受高等教育惟有這條路可走,其他的民辦學校都要學費的,他拿不起。

  主持人:那這個布萊德利在西點中的表現,好像也是一般。

  李克峰:他在西點中學業一般,但是他的畢業成績並不好,所以他想去工兵去不成,想去炮兵 騎兵都沒戲,最後就去了步兵 ,步兵就是屬於一看分數不佳,沒什麼來頭就去步兵,所以説布萊德利,就是這麼走上從軍之路的,但是後來參加一戰呢,他沒有輪上去,他就一直在美國國內就幹一些雜活,後來真正説他能夠,受一些更高級的培訓 ,是進了本寧堡的步兵學校,(很快)他在本寧堡待幾年就調到,夏威夷帶兵去了 ,當營長去了,然後後來從海外服役期滿以後,又上了利文沃斯堡的指揮參謀學院,這才是培養高級軍官的地方,本寧堡是一個培養步兵軍官的地方,在這裡要學到軍師級的戰術指揮,要學到大規模部隊的後勤的課程,這個就奠定了將來布萊德利,在歐洲指揮大軍的一個理論基礎。

  二戰開始後,布萊德利在北非擔任巴頓的副手,任第二軍副軍長。他良好的軍事素養,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處事風格深得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和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的賞識,很快一躍成為美軍駐歐洲地面部隊總司令。參與和指揮了包括諾曼底登陸,眼鏡蛇行動等一系列大型軍事行動。布萊德利的成功不得不説和他的性格及成長經歷有著直接和密切的關係。

  主持人:所以説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或者説性格的形成跟他的出身,跟他的所受教育是直接有關的,比如説巴頓的性格往往有點暴躁,然後有點剛愎自用,然後有點 ,怎麼説呢,居高臨下,而且非常注重榮譽,而這個布萊德利好像士兵將軍嘛。

  李克峰:他為人很低調,後來當師長的時候,他帶著部隊演習,一般的將軍都會穿得筆挺,漂漂亮亮坐著車,他自己扛根步槍 ,穿著普通的軍裝和部隊一起行軍,後來有士兵抱怨説,是哪個混蛋害得我們走這麼遠的路,然後他在裏邊就説 ,應該吊死這個傢伙。

  主持人:好像布萊德利一直以來很低調,即便他後來陞官挺大的了,但是好像他很少跟媒體見面,他不像巴頓那麼熱衷於自我宣傳,比如像巴頓吧,巴頓應該是很難跟人相處的人,經常説他東罵罵西罵罵的。

  李克峰:這也是他帶兵的一個原則,就是説他高高在上嘛,他對部下有一個名言 ,他説一品脫汗等於一品脫血,意思就是像我們説的平常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嘛,所以他的訓練方法是很嚴酷的,但是他動機,還是要求(戰時)減少傷亡,但是他的方法就是粗暴,採取辱罵 懲罰,就是這種簡單粗暴的辦法,布萊德利正好相反,布萊德利是那種以理服人,那樣的作風,布萊德利是(做人)相對比較克制,他跟上下的關係都非常融洽。

  主持人:我們再來説説巴頓的性格,巴頓是一個為戰爭而生的人,就是他好像是隨時都準備投入戰爭。

  李克峰:他有一種比較偏執的感覺,你像他(有)隨身佩帶武器的習慣,他帶的那個槍還很有意思 ,他在戰場上帶的槍,倒不是上陣的槍,他在戰場上帶的是那種,西部時代牛仔用的手槍,那個槍上陣不靈光,因為它是單動槍,就是打一槍得扳一下擊槌,但是他特地帶著一對,他還不是帶一個,他帶一對,他完全是一個裝飾品的樣子,就是給人一種牛仔,給人一種剽悍的感覺,剽悍的感覺,他平常就是和平時期,其實隨身老是帶著頂著火的手槍,這樣的人少見,他有一次去,也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家裏,莊園裏去做客嘛,人家很熱情招待他,大家在茶桌旁邊談得很開心,他這個人喜形於色,一跺腳 ,腿上這個槍套裏的槍就震響了,子彈就打在主人的腳下,地板打了個洞 ,然後大家為了維持風度,還做無事狀,但是彼此都很尷尬,就是他老是那麼一個戰備狀態,幾十年如一日這個狀態,這個人確實很有個性。

  主持人:然後我們再來説説布萊德利,布萊德利等於是説跟上下關係都很好,然後做人很平和,所以他適合他這個位置。

  李克峰:最主要的不是他的做人,最主要的是你看他的履歷,他受的教育非常完備,在西點受過基礎的軍人教育,在本寧堡受過步兵的戰術教育,在利文沃斯又受過軍師級的指揮和,集團軍群的後勤供應的教育,然後後來他又上了陸軍的國防大學,所以説他的教育本身是很完備的,這一點你要看他後來的提升,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開始也都提到了,巴頓叫血膽將軍,布萊德利叫士兵將軍,您能現在給我們把這(兩個人),做一個評價嗎?

  李克峰:應該説還有另外的一種説法,就是説巴頓是那種實幹的,然後布萊德利是出主意的,你比如説在西西裏,巴頓能夠進攻比較順利,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布萊德利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沿著海岸進攻,你不要死頂著那個海岸公路推進,因為人家肯定在前面設卡,防禦你 ,他建議巴頓用小規模的兵力,進行戰術蛙跳登陸,就是説你在這兒設線 ,我在你後邊登陸一兩個營,這樣德軍就只好撤,這樣巴頓搞了三次小規模的蛙跳,就跳到了墨西拿,這個主意應該説是他出的,但是幹是巴頓幹的,就是他們倆的配合嘛。

  主持人:也就是説布萊德利這個人,可能更多的是藏在別人的光環之後了,這可能跟他做人的低調也有關。

  李克峰:他畢竟是貧農出身,在美國的軍隊裏邊,主流他靠不上,所以他跟巴頓在一塊兒,老覺得應該謙虛點,巴頓那個人想謙虛他也不會,一輩子也沒謙虛過。

  主持人:所以這是布萊德利的特點,他其實也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他的才能表現在 ,能把事情做得中規中矩,不露聲色,而相對而言,這個巴頓他反而是,為什麼後來很多人喜歡他,一個是他的個性問題,一個是他很多做的事是出人意料的。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