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全民參與物權立法 中國正進入物權啟蒙時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5日 17:0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7月15日

  新華社記者 姚玉潔

  南京一住宅小區的地下停車場項目近日在業主的重重反對下而流産。在這一輪政府規劃與業主意志的博弈中,正向社會公佈並徵求意見的《物權法》草案出人意料地成為業主維權的一項依據:業主認為,缺乏科學評估的停車場項目會危及相鄰不動産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雖然媒體的一項調查顯示,公眾對於《物權法》的認知程度仍然偏低,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人越來越關心自己的財産安全,對財産保值增值的興趣也空前濃厚。中國正在進入物權啟蒙時代。

  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邱鷺風説:“中國社會的財産結構和公民的財産狀況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有的財産制度相對粗疏、過時,因此亟需新的立法來規範。《物權法》將重構中國的財産制度,將民事主體對財産的支配製度系統化。”

  她舉例説,20年前,一對夫婦離婚,只需確定孩子跟誰生活,哪一方繼續租住公房,其它的財産就是幾件簡單的電器,幾件換洗衣服。現在,需要分割的財産除了房産、傢具、電器,還可能有股票、債券,甚至夫妻共同投資的公司股份。

  “這是和老百姓最密切相關的一部法律,也是私權領域最重要的一部法律。”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蔡定劍將《物權法》稱為“私權利的保護神”。

  從古代“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到近現代“大公無私”的道德訴求,私有財産在中國一直缺乏與公有財産平等的地位和保護機制。公權力缺乏對私有財産的尊重,甚至往往以公共利益為名擠壓、侵害個體利益。

  北京海淀區的王先生一家被開發商強行從家裏驅出,其12間房屋隨後被推土機推倒,全部家當被埋到瓦礫之中。王先生這樣的案例在近年中國各大城市的拆遷中,屢見不鮮。“畫圈就拆,給錢就走,不走就扒”,這就是老百姓對拆遷的生動描述。而在農村許多地方,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就能決定是否將土地賣出,以什麼價格賣出,農民沒有發言權。

  現在,公佈討論的《物權法》草案明確了“國家保護私人的所有權”,對拆遷、徵收私人的不動産,以及農村徵收承包期內的土地,都要求給予補償。違法者將被依法追究民事、行政以及刑事責任。

  “人類歷史就是個人私有財産利益逐漸得到尊重的歷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民法研究室主任孫憲忠説,“國家對個人的財産利益一旦予以肯定,公眾對財富的進取心就會被激發出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就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動力。”2004年3月,“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産不受侵犯”寫進中國憲法,被認為是中國對待私有財産態度的歷史性突破。

  與西方諺語“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為象徵的私有財産神聖不可侵犯的觀念相對應,中國先哲一早便認識到“有恒産者有恒心”。邱鷺風説:“界定財産權屬不僅讓合法的財産權利人放心地佔有、使用財産,也鼓勵公民積極創造財富,促進社會生産、生活的穩定。”

  物權的定紛止爭也有利於更多的財富留在中國。孫憲忠援引數據説,2000年,中國利用外資的數量是470億美元,而外逃的資金是510億美元,這些錢中有很多合法的收入,但由於缺乏對財産權的安全感,他們把錢存到了境外。

  一位法學專家指出,通過全民參與的物權立法,在充分博弈中確立恒産的同時,傳遞一種“共同利益感覺”的恒心,強化公民感覺,修復市場道德傷痕,中國“恒産時代”的大門已經敞開。(完)

責編:李婷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