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朵振國

《綠色空間之名人系列》——朵振國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09日 17:09


  季羨林先生曾經説,世界四大文化體系:華夏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和歐美文化,它們匯集一處之地呢,就是新疆。而地處新疆天山,谷地的伊犁,自古就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各民族融合的一塊福地。在伊犁你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有多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有多美。伊犁是由四種顏色組成的,藍色的是天空,白色的是雲朵,銀色的是雪山,綠色的是一片一片的草地。生長在伊犁的人,沒有不愛它的,而遊走于伊犁的人,也總是對它難以忘懷。土生土長的伊犁旅遊局局長朵振國,在當地可以算是一個名人,如果您有幸結識他,你就會驚嘆于他了熟于胸的,伊犁的風土人情,就會折服於他發展伊犁生態旅遊的那份信心。同時,也會被他那份濃得化不開的伊犁深情所感染。

  驅車奔馳在中國版圖的最西端,盛夏的草原是色彩最豐富最明媚的季節。此行陪同我們的是伊犁州旅遊局的老朵,一路上他對伊犁熱情洋溢的講解,讓我們的心情既興奮又充滿了期待。

  朵振國:大家往那邊看,那草上面一行一行的,是咱們人工種植的松樹,是在天然林保護區,圍欄裏頭種的。如今,312國道沿著名聞遐邇的果子溝盤山而行,從下至上依次穿越野果林 樺木林和雲杉林,而自古以來果子溝就是北天山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伊犁的天然屏障。

  朵振國:果子溝的自然風光,和果子溝的天然綠色,是我們伊犁河谷的第一道景觀。近兩年以後呢,國務院把它作為天然林保護工程。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地,那麼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遠處和近處正在成長的和已經茁壯成長的,形成了自然的和人工種植的這些雪嶺雲杉渾然一體。使我們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從優。同時呢,因為這些綠色生態的存在形成了我們伊犁特定的小氣侯。 可以説是一種純天然的,沒有任何污染的空氣。人們到這兒來可以説,它這個空氣當中的含氧量也是非常豐富的,可以這樣説吧,這是給我們伊犁人民,也是給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族遊客,我們給他創造的一個天然氧吧。

  千百年來,哈薩克牧民就在綿延30公里的果子溝谷地繁衍生息。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後,當地的森工企業改砍伐為種植,牧民的生活取暖也由燒柴逐漸換成了煤和電。人們認識到,果子溝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然寶庫。其沿途的生態保護將吸引越來越多觀光客的到來。

  在晴朗的日子裏,人們站在遼闊豐美的伊犁河穀草原上,尋覓著密草深處那些有一千多年曆史的草原石人。他們是古代突厥人征戰時留下的墓地遺物,如今貴族的墳塋早已被青草掩埋,惟有佇立的石像讓人遙想當年遊牧部落金戈鐵馬的輝煌。音樂的魅力就是如此奇特,人們從此記住了可克達拉這個名字。其實可克達拉位於伊犁西南距離國境線僅20公里的地方,是一片沙漠和綠洲交錯的平坦荒原。一直是蒙古和哈薩克等遊牧民族的遷徙地。這一次老朵執意帶我們前往可克達拉,他説今非昔比了,可克達拉成了著名的經濟作物和生態旅遊區。

  記者:朵局長,這裡就是著名的可克達拉嗎?


  朵振國:對。

  記者:可克達拉是什麼意思呢

  朵振國:可克達拉,它是咱們地域上的一個地名,説明這是一塊草原。它是哈薩克語,是蒙古語。當時因為這個地方,先前是蒙古人,在這地呆的時間間比較多,有一首著名的歌《草原之夜》,裏面提到這個地方。

  記者:50年代的時候可克達拉是現在這個樣子嗎?

  朵振國:50年代這個地方主要的特點呢,就是草原比較廣博,人口比較稀少,生活的氣息呢比較淡化。

  記者:現在就變成了葡萄園了?

  朵振國:對 。那麼通過現代經濟的發展,高科技含量的提子葡萄,進入可克達拉以後,過去缺乏郵遞員送信的。這麼一種荒涼的局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葡萄,像美國的黑提、紅提以及咱們力匝馬特兒,這些比較適口的吧,存放期比較長,經濟效益比較好的産品。目前在可克達拉這個地域上,已經形成大概有6萬多畝的種植面積。那麼除了生活需要的一般的糧食作物之外呢,蘋果呀、葡萄牙等一些園藝性的種植産品就完全替代了過去那種簡單的糧食種植。

  記者: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對這塊土地我有一個感覺,這塊土地的光熱條件、水土條件都非常好的,應該説是一塊熱土,只要你付出了耕耘,而且付出了努力,它就會給你豐富的收穫。

  一走近賽裏木湖,你就被它的藍色融化了。這是天山山脈中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美的湖泊之一。這裡還是大西洋暖濕氣流最遠到達的地方,因此賽裏木湖也被叫做“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

  記者:這一池的賽裏木湖水,它來自什麼地方呢?賽裏木湖水呢?

  朵振國:應該從原本的意義上講呢,它是海的底部隆起所形成的,留下的一些水。那麼經過一些年來的變化,由於它地處海拔比較高,空氣呢濕度也比較大,同時呢它的氣溫也比較低,所以它這個蒸發很少,很少量的蒸發加上每年環繞著賽裏木湖周邊這些雪山、丘陵融化的雪水全部流進湖底。

  記者:天山的雪水是嗎?

  朵振國:現在咱們看到的賽裏木湖啊,從面積上説至少比咱們30年前要增加了三分之一的面積了,它還在擴大。

  記者:還在不斷地擴大

  朵振國:咱們過來的時候可以看得到,還有一條能夠隱隱約約可以看到的柏油路已經深入到湖裏去了,就是湖水上漲的結果。

  記者:那是不是能説明賽裏木湖周圍的生態環境,在這三十年來是在改善呢 ?

  朵振國:應該是這樣的。賽裏木湖主要是草場放牧區,因為過去也沒有什麼工廠,也沒有什麼集鎮,主要是一條312國道從它旁邊走過,這幾年來放牧呢,都講究一個是牧草質量的不斷提高,一個是輪牧作業,使草場植被有了休生養息的機會。

  記者:我看到賽裏木湖它現在也已經成為一個旅遊景區了,您在考慮賽裏木湖這個景區,它的建設和發展方面認為首要的問題是什麼?

  朵振國:我認為賽裏木湖發展旅遊最主要的是,它現有的這種大自然賦予它的生態景觀的保持,所以我們總的思路來考慮就是這個地方,第一絕不準建永久性的建築,第二是絕不準建除了氈房之外的其他材料的設施。那麼這兩個不準呢實際上就等於説,保持了這個地方原始的生態。因為我們遊牧民族,他這個氈房叫草原上流動的家,只要它一流動,他原來的家還是原野 。我感覺到就是要依靠這個資源去發展這個資源,而不能在這類資源當中再去混雜于其他的東西,保持這個景區的純潔性。

  人們稱那拉提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一路東行,當傍晚來到新源縣那拉提大草原的時候,一場傳統的哈薩克婚俗表演正等著我們。婚禮在歌海中進行,男女即興對唱,詼諧逗趣,直到一方無歌以達,無詞以對才分勝負。

  哈薩克人有句諺語,就是“英雄靠駿馬,飛鳥靠翅膀。” 賽馬的騎手大多是十幾歲的少年,為了減輕馬的負荷,一般不備鞍具。比賽時騎手揚鞭催馬,爭先恐後,觀眾熱烈喝彩,聲震四野。……

  記者:朵局長,現在開始的這個活動是什麼活動?

  朵振國:現在開始的這個活動叫姑娘追。姑娘追是草原上一個傳統的哈薩克族少年少女談戀愛的一種方式。如果説兩個人沒有意,女的沒看上男的,那麼男的在前面跑。女的掄起鞭子沒頭沒腦地、劈頭蓋臉地打下去。如果是兩個人有情有義了,你就可以看到她輕輕地搖著皮鞭在他的上空迴旋,非常特殊 ,非常優美、優雅。這小夥子也非常調皮地在那裏若即若離。如果説是看不上的,可以説打得他狼狽逃竄,很逗趣,很逗趣。這是過去的傳統,現在已經演繹成為一種表演的形式了。因為慕名而來 ,來到草原上的想了解哈薩克民俗的很多人就想把它看成是一種咱們的民間活動的表演形式。


  記者:朵局長,世代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哈薩克牧民,他們在生産生活當中怎麼和這片草原密切結合起來?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存方式?

  朵振國:對 這件事啊,我想應該從哈薩克它本身遊牧民族的傳統習慣説起。哈薩克到了這個草原目前已經100多年的歷史了,那麼哈薩克被稱為遊牧民族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呢,就是逐水草而居。那麼應該説 ,草場的優與劣,草場條件的好與壞和哈薩克生命的延續,和哈薩克傳宗接代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我説從這個道理上來講呢,哈薩克愛護他所生存的環境,這是來源於對生命的維護。

  記者:就是説他們有他們樸素的環保意識是嗎?

  朵振國:對。就目前咱們腳下這一塊已經被列入那拉提草原民俗風情這一塊旅遊區當中來,主要作為生態旅遊。那麼這一塊呢,牧民也從草場的使用或者把草場的使用價值介入到旅遊行業當中去,受到了實際的好處。你看這個草場它一年打兩次草,不受任何干預。就是這個草,打下來的草是屬於你的。同時呢圍繞這個旅遊區,他的很多産品,就自己生活用的一些。比如説,我們奶酪啊,牛奶啊 ,牛羊肉啊 ,包括他騎乘的馬,都變成了旅遊資源的一部分了。就那拉提跟前的這些牧民每年人均在旅遊上這一塊兒的收入,人均都不低於400多元,將近500元。

  記者:朵局長,就您的觀察,這幾十年來那拉提草原是不是發生了什麼變化?

  朵振國:這個草原上它所賦予人們這種含義越來越廣了。它不僅僅是一個放牧的地方,它還是一個旅遊的地方,它還是一個了解哈薩克族文化和習慣的地方。所以説它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種凝聚反映成一種草原文化提煉出來。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