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丨 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這樣建立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1年02月06日 14:0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共産黨主張的“民族區域自治”理論和思想經過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實踐之後,在團結和領導各族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成熟,這也為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的建立確立了方向,為新中國成立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為我國基本政治制度打下了基礎。

烏蘭浩特,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市,1947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在這裡誕生。

這幾天,在烏蘭浩特五一會址,來自部分中小學校的小小講解員正借著假期抓緊時間進行培訓,為今年建黨百年的慶祝活動做準備。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宣教部副部長 李思宇:1947年4月23日至5月2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就在這個會場裏面舉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會場就是我們根據歷史的原樣盡最大努力保留下來的。

1945年8月,隨著抗戰勝利,從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的內蒙古東部原偽滿興安地區和中部原偽蒙疆地區旋即出現政治真空,土匪猖獗民不聊生,局勢變得異常複雜。 

受中共中央之命,時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的烏蘭夫同志率一批中共老黨員、老幹部,從延安出發到內蒙古地區開展工作。到1946年底,內蒙古局勢大為好轉。社會界絕大多數人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內蒙古人民才能獲得徹底解放;只有在中華大家庭中實行 “民族區域自治”,內蒙古的各族同胞才會有光明前途。 

1947年4月26日,在黨中央的安排下,來自內蒙古各地的393名各族代表齊聚當時被稱為王爺廟街的烏蘭浩特市,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這座曾是偽興安陸軍軍官學校禮堂的青磚建築裏開幕,史稱“五一會議”。 

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烏力吉圖老人當年曾在會場執行警衛任務,當時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 

五一會議警衛員 烏力吉圖:自治區代表大會召開的時候,各代表都是騎駱駝的,騎馬的,騎毛驢的。有的代表遠的要走好幾個月。 

雖然盤踞在王爺廟街附近的土匪反動勢力不斷以打冷槍、投毒等方式搞破壞。但是,會議並沒有受到影響,在公佈選舉出第一屆內蒙古自治政府領導的時候,會場內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五一會議警衛員 烏力吉圖:當時會議上站起來(高喊)中國共産黨萬歲,民族革命團結萬歲,整個(會場的代表)站起來鼓掌和呼口號。 

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結束了蒙古民族被分割和貧窮落後的歷史,也為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民族區域自治作為我國解決民族問題基本政策樹立了榜樣。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寫入憲法,到目前,我國共設立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和120個自治縣(旗)。70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全面正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各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中國共産黨領導成立的第一個省級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各族人民艱苦創業、守望相助,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利,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進步,被讚譽為“模範自治區”。進入新發展階段,內蒙古正在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路子,繼續鑄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郝時遠:共同的理念和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踐已經給我們展開了一個“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所取得的成效和進步。那麼我們今天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時代的要求下。我們要在新的一個歷史發展的階段,使各民族能夠在中華民族共同體這樣一個範疇當中,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這個角度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各民族共同發展的制度形態,同時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制度依託。

(總臺央視記者 代欽夫 李志貴 內蒙古臺 興安臺 朱玉斌 蘇雅拉 海南臺 谷雪梅 宮晨 陳家政)


(編輯 溫焌意)

新聞首頁
分享到: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