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第三集《久牽的孩子們》
中國有超過2.7億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千萬,他們遠離家鄉,由於種種原因,難以在居住地參加高考。十年前,林蘭蘭、武子璇和劉燕霞隨打工父母從老家來到上海,在打工子弟學校讀書,進入張軼超組織的久牽合唱隊。十年來,紀錄片鏡頭記錄下了那些稚嫩的面孔。
今年,張軼超要排一部久牽音樂劇:故事講述這些農民工子女的成長和選擇,故事背景設定在2024年的高考那天。林蘭蘭、武子璇和劉燕霞設想和演繹十年後的生活,十年後和十年前的她們開始了一場成長的對話。
而在真實的生活中,是回到家鄉參加高考,還是留在從小生活的城市,她們努力尋找著不同的出路。背負著自己夢想和父母的期望,她們將作何選擇。啟程,她們將面臨何種人生?
第四集《走出大山》
中國甘肅省會寧縣,地處中國大西北,屬於中國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嚴重缺水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儘管如此,會寧卻走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這裡被稱為“狀元故里,博士之鄉”,是西北的教育名縣。
會寧縣是中國廣大貧困地區的縮影,高考成為改變人們命運的一次考試。劉洋洋是會寧一中的尖子生。對於她的家庭來説,大學學費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在備考的一年,劉洋洋又經歷了哪些內心掙扎?
第五集《留學大潮下》
2014年,中國有45萬人選擇出國留學,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放棄了高考。
就像人們俗稱留學考試為“洋高考”,這儼然又是另外一種高考,同樣是奮鬥和追求,同樣的潮流洶湧。我們關注高考,也把目光投注在那些轉身離去的身影。
為成就世界名校夢想、奮力備考的母女倆,留學服務機構裏一呼百應的明星導師,國際學校裏默默無聞的中文老師,還有那些真正走出國門、奮鬥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他們代表的是留學大潮下那些往來不息的身影,奮鬥、夢想、文化碰撞、人生選擇,大潮終往何處去?“留學”現象令人矚目,也帶給我們無盡的思考。
第六集《校長的選擇》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在中國,地域的差別、貧富的差距是客觀存在,而人們對於教育的不同理解也是不爭的事實。高考制度從當初的舉國歡呼到現在的改革與重建,它背後是中國國情的變化以及人們對於教育理解的日益多元化。社會在發展,教育也在悄悄地改變。
中國的初中和高中加起來總計超過6萬所。在這些學校裏,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塑造著年輕的思想,2400萬中學生是中國的未來。不同的教育領導者,他們的選擇不盡相同。那些最能體現教育生態的代表者——締造了衡水神話仍在繼續激情工作的老校長、從深圳中學到北大附中一直在堅持的年輕改革派、還有帶領學生遊學稍顯另類的實驗者,他們的教育理念,他們如何看待高考,都圍繞著2014年高考這個節點一一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