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紀錄片是講人的故事

陳曉卿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長江日報 2014年11月18日 12:25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擺事實,不講道理

吃出名堂

陳曉卿

很多人通過《舌尖》認識陳曉卿。之前,他拍了20多年紀錄片,出了不少好作品,有些被譽為中國紀錄片的“行業標桿”。

1982年,陳曉卿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攝影係。畢業前夕,荷蘭紀錄片大師伊文思來到北廣與學生交流,會上放映了陳曉卿的處女作《戰士從這裡起步》,當時伊文思反問他:“為什麼不能把你看到的、讓你感動的東西原原本本地交給觀眾呢?”

“紀錄片不只是按照編導的意圖尋找什麼,還要表現被拍攝對象的生活本身。”伊文思的批評,讓陳曉卿開始思考紀錄片的敘事方法,“要擺事實,不講道理”。

畢業後,陳曉卿進入中央電視臺。2007年,他歷時4年拍攝的《森林之歌》播出後,國內一片熱議,每個鏡頭、畫面,甚至解説,都讓人耳目一新,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出自BBC之手。

2011年,央視紀錄片頻道成立,隨後推出《舌尖上的中國》。這部耗時13個月製作的美食紀錄片,創下了中國歷史上紀錄片收視之最,幾乎家喻戶曉。

陳曉卿老師,是位“文藝中年”。

《舌尖2》首映式上,他穿著筆挺的西裝,一本正經地在臺上念叨:“瑪格麗特·杜拉斯曾説,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全場哄堂大笑。

下午的採訪,我拿這句話與他打趣,他笑言:“沒管住我這張嘴啊。”

這些日子,陳曉卿説自己忙於準備首映,幾日沒有休息。採訪時,眼皮都是耷拉得快要閉上的狀態。但你一與他聊吃,聊中國人的美食情感,他立馬眼神放光,眼角帶笑。用一個不恰當但貼切的詞形容,真是剎那間,顧盼生姿。

張立憲揶揄,《舌尖上的中國》讓陳曉卿積蓄多年的吃貨本色神采煥發,成為個人愛好與人生事業良好結合的典範。

陳曉卿自己卻一本正經,“美食,和其他學問一樣,越研究,就會越感到自己無知。這條路沒有窮盡,需要不斷地補充知識”、“我是吃貨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在做這部片子”……

很快,張發財跳出來反駁:我最初十分喜愛這位美食家的專欄,胡説八道得確實好,每每看完口水四濺饑腸轆轆。直到有一天,認清了他忽悠的本質……食物的口感,與陳老師文字形容,有強烈反差。

陳曉卿當然不能接受這“詆毀”,為自己辯白:吃貨拍美食片,肯定是自虐的行為。比如一個魚香肉絲,晚上8點開始拍,結束的時候已是晚上12點,菜已涼成了一坨。“這就像廚師一樣,如果羨慕一個廚師多幸福和美食有多接近,這是不可能的。”

陳曉卿愛吃,還吃出了名堂,挺好。他説,對於那些對美食毫無興趣的人,保持這種毫無興趣,然後繼續對別的事物的興趣。

他覺得,對於“視葷如素,快餐慢食”,每個人都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答案,美食是私人的。這都OK。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