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所以,我的看法,中國在全球崛起、改變世界格局、導致全球新的不平衡當中,因素來自於綜合的成本,不是單一的一項,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經歷發生了改革。那這樣的話,世界的經濟就開始發生了變化,中國開始累計越來越大的順差,中國的投資環境改善,吸引了全球的直接外資投資,這個量流入了中國就開始增加中國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增加我們就必須去購買大量的美元資産,我們和印度,還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亞洲國家,大量去購買美元資産,就導致美元、美國的負債大幅度提升,很多資金轉了一個圈又流回美國,導致美國利息非常低,投資消費非常旺,又開始支持它的逆差,就是通過賺很多錢買全球提供的産品,這個産品在2007年之前運行不夠。雖然IMF很早以前就警告這裡面有某種不平衡,可能會對全球的經濟增長帶來風險,但是直到2007年預言的危險一直沒有出現,而2007年出現的危險也並沒有發生在貿易領域,沒有發生在發達國家和中國、印度的貿易當中。它非常有意思,或者説出乎意料的發生在美國的核心部分,發生在美國的金融業、發生在美國的華爾街,它的主要原因就是流動性偏多,是美國發出的美元經過全球又流回到美國,這過量的資源除了帶來經濟的繁榮,也會帶來金融上的風險,所以從次貸引發了整個金融危機,衝擊實體經濟和全球經濟,包括衝擊中國的出口和衝擊中國的經濟增長。
所以,講到這裡,我們要理解上一個10年到15年,全球由於兩個海平面的打通,帶來的增長模式,客觀上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不是我們高興就有,不高興就沒有,是累積的經濟流量,經濟運動當中摩擦矛盾的典型。改革開放對中國來説,有成就也帶來了挑戰,我們的外匯儲備越來越多,可是我們的貨幣也發的越來越多,原因就是我們在開放當中形成了由中央人民銀行通過基礎貨幣來維持中國匯率穩定機制。這個機制對於出口導向經濟非常有利,但是它也帶來了投放貨幣量偏高、偏多,可能影響國內的資産價格、影響消費者物價。這個數據表明我們貨幣量的增加,2002年到2010年的8年時間裏,以不變價計算中國GDP從12萬億增加到40萬億,廣義貨幣量大大高於實體經濟的增長,高於商品和服務的增長。這個一定會對我們的市場價格,會對我們的廣泛的成本,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源、原料都會發生突變的影響。
巨大的順差、外資、熱錢進入中國會影響基礎貨幣,進入市場以後,當某些資産不足的時候,這些資産的價格會很高的抬起,一不小心某些時段衝擊消費。所以我們的外匯儲備,從1993年180億美元,到2010年左右的3萬多億美元,這是巨大的成就,也預示著我們過去形成的經濟增長的方式,經濟運動的方式,非要做一個調整不可。如果不調整是不可持續的,帶來的矛盾會把成就改變。所以2003年以來,過熱的現象從一個領域蔓延到另一個領域,宏觀調控的任務非常重,不斷出臺調控市場的措施。這個背後就是我剛才講的全球運動,國內的貨幣運動帶來的必然現象。所以,我們的資産價格、房産價格有了很高的增長速度,土地價格有了很高的增長速度。這些也給我們埋下所有債務危機的基礎。
因為債務危機,我介紹的這本書是IMF研究部主任,現在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他們蒐集了66個國家長達8個世紀的危機,表明金融危機、金融違約、債務違約在人類金融史上是經常發生的。雖然每場危機的道路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從事經濟的主體無論是國家、公司、個人,當好的時候會更好,當經濟出現不太好苗頭的時候會過於悲觀,這種心理上的起伏導致在經濟熱的時候會過量的負下債務,會過量的承擔債務,但是等到經濟開始往回調的時候,水落下去的時候,石頭就會頂出來。所以,就會讓一些國家、一些公司、一些行業和地區的很多家庭面臨債務的危險,這也是我們一直説2007年以來這場危機是資産負債國的危機,只有美國最厲害,為什麼會出危機呢?就是當經濟好的時候,特別是當流動性充裕,貨幣供應充分的時候,資産價格會往上走,越往上走會使我們的認為形勢更好,這時候多負點債,甚至是謀取更多財富的手段,因為可以用負債的杠桿形成更高的資産。但是,經濟總是有起伏,當落下來的時候,資産價格是軟的,這時候當資産價格往下掉到時候,負債就會成問題。這個局面在全球、在中國都形成了,因為前段發展的太多,流動性太充分,資産價格連續往上漲。
應對資産負債危機非常重要的是兩條路,一條路是穩住這個水面,不要讓水面很快落下去,中國今年經濟的方針是穩中求進,我的理解是首先要穩住這個水面,如果經濟大幅度下去就不好了,同時要好好的消化、化解高經濟增長時期的債務。所以,歐債危機是非常合乎邏輯的,從危機到政府救市,到政府過量的負債,到市場開始懷疑政府的還債能力,是一環緊扣一環的,而歐債危機會讓大量的資本回流還債,這在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當中已經看到,歐盟是中國第一大的出口國,前三個月對歐盟的出口是下降的,而中國是多少年來,是高度依賴出口的優勢,當然從4月份的趨勢我們看到經濟下行的風險增加,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經濟從客觀上在轉,客觀上是一個階段性的變化,是我們過去成就帶來的問題,不調整是沒有辦法持續的。未來看,宏觀上看中國是不缺手段的,因為我們的貨幣還是做了預先的調整,由於供應量偏大,中央人民銀行不斷的提高準備進率,我們降了兩次以後中國還有20%的法定準備金率,經濟下行的時間貨幣政策是有很大餘地的。如果讓這個量裏頭重要的一塊進行結構性理順,用來進行政策上的調整或者刺激措施,會對國民經濟産生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