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專家説】陳仲丹:耐藥結核病仍是全球公共衛生危機 多措並舉防止返貧

健康 來源:央視網 2020年11月04日 17: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結核病是世界傳染病“頭號殺手”(來源:WHO全球結核病報告)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恪忞 設計 石天馨):結核病是全球傳染病“頭號殺手”。在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20年度《全球結核病報告》中顯示,2019年全球約有1000萬結核病新發病例,約140萬人死於結核病。耐藥結核病患者的情況更為嚴重。2019年,約有46.5萬人被新診斷患有耐利福平/耐多藥結核病,其中只有不到40%的患者獲得治療,治愈率只有57%,耐藥結核病依然是公共衛生危機。

  我國是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2019年約有83.3萬人發病,其中3.3萬人死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國結核病死亡率首次降至30個高負擔國家的末位。世界衛生組織駐華辦公室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性傳播感染/結核病技術官員陳仲丹博士表示,雖然全球自2000年以來,結核病防治已經挽救了6000萬人的生命,但防治進展依然緩慢,目前仍面臨著疾病負擔高、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他呼籲推進結核病研發和創新,實現終止結核病目標。

  “我國結核病死亡率首次降至30個高負擔國家的末位,這得益於過去的20年我國率先實施的國際結核病防控戰略。”陳仲丹介紹,我國提前5年實現並超過了聯合國結核病千年發展目標(MDGS),包括在1990年到2010年期間,結核病的感染率降低一半,死亡率降低80%。2000年到2019年,發病率降低45.7%,其中2015年到2019年發病率下降10.8%。

  此外,我國在耐藥結核病的檢測和治療方面也取得了進步。陳仲丹介紹,病原學確診的結核病患者中得到利福平耐藥檢測的比例以及確診耐藥結核病患者中開始二線治療的比例分別從2017年的45%和46%增加到2019年的81%和74%,上升趨勢較明顯。

  然而,我國結核病疾病負擔,尤其是耐藥結核病負擔仍較重,而公眾對其關注度並不高。

  耐藥結核病仍是公共衛生危機(來源:WHO全球結核病報告)

  耐藥結核病人的發現有幾個關鍵步驟,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病原學確診結核病患者,然後開展耐藥檢測。在我國,對耐藥結核病人的診斷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核病患者病原學確診比例不高。

  陳仲丹表示,全球57%的結核病患者通過病原學確診,而在歐美國家,通過病原學確診的肺結核病病例高達84%,但在我國這一數字不到50%。“因此,我們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質量控制,提高結核病病原學確診比例,從而提高對耐藥結核病患者的發現和治療。”

  除了耐藥結核病病人難發現之外,其治療難度大、疾病負擔重也是壓在醫生和患者身上的兩座“大山”。

  “敏感結核病患者只要按時治療,治愈率很高,但結核病並非只有一種,耐藥結核病患者的治療率和治愈率都不高。”陳仲丹介紹,過高的醫療負擔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49%的結核病患者及其家庭面臨災難性支出,但不同結核病患者的境遇大不相同:在敏感結核病患者中,44%的患者面臨災難性支出,而在耐藥結核病患者中,80%的患者面臨著災難性支出。“按照過去我國治療耐藥結核病的方案,整個療程藥品費用約6萬-7萬人民幣,但隨著新藥納入、治療方案更新,費用會出現大幅度增加,可達20萬到30萬人民幣,甚至更多。目前結核病診療不是完全免費的服務,特別是耐藥結核病治療的診斷、藥物和治療監測等服務,不完全由醫療保險和國家結核病項目覆蓋。”

  2019年89個國家耐多藥治療的人均費用估計(來源:WHO全球結核病報告)

  有研究表明,在中國,即便耐藥結核病患者有50%-70%的直接醫療費用得到報銷或補貼,但仍然有高達90%的耐藥結核病患者經歷了災難性支出,結核病和耐多藥結核病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疾病之一。陳仲丹呼籲,結核病患者需要財政保護,以最大程度改善治療結果並減輕貧困。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終止結核病戰略》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30年,結核病死亡病例和新發病例人數應在2015年的基礎上分別下降90%和80%。即便是2020年的階段性目標,這兩個指標也需達到35%和20%,而結核病家庭面臨災難性支出的比例則應在2020年實現清零。

  2020年即將過去,離目標仍有不小差距。2015年至2019年,全球結核病發病率降低了9%,死亡率降低了14%,49%的結核病人面臨災難性支出,距離目標完成率均不到一半,可謂任重而道遠。 

  陳仲丹表示,通過對比近十年疾病死亡人數和相應經費投入可以發現,結核病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了艾滋病、瘧疾的死亡人數,但是對結核病的經費投入卻是這三種疾病裏最少的,可見結核病的經費投入和疾病的負擔並不匹配。

  新冠肺炎疫情也威脅著我們在結核病防治方面已經取得的成就。陳仲丹表示,來自幾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1月至6月期間,結核病病例報告數急劇下降。世界衛生組織的模型表明,如果在3個月內結核病病例發現率下降50%,那麼,僅今年就可能導致近40萬例結核病人額外死亡。

  值得慶倖的是,雖然資金受限,但近年來結核病研發、診斷方面仍取得不少進展。陳仲丹説,截至2020年8月,共有11個診療技術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此外還有19個在評估之中。結核病藥物方面,一期、二期、三期臨床一共有22個藥品在進行,其中有16個在臨床三期。疫苗的研發也取得一定進展。

  “按照全球結核病發病下降趨勢,要實現2030年結核病新發病例人數在2015年的基礎上下降80%,要求2020-2025年年均下降幅度10%,而2025-2030年年均下降幅度達到17%,而這一降幅依靠現有的診斷和預防手段是難以達到的。”陳仲丹説,必須大力推廣對結核病發病高風險人群的預防治療,同時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診療水平,加大疫苗和藥物研發投入,使病人可以獲得更加快速、準確、便捷、可負擔的診斷治療和關懷服務。(校對 宋春燕)

健康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相關閱讀 陳仲丹 | 耐藥結核病
我要糾錯編輯:戴萌萌 責任編輯:劉亮
重點推薦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