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腦和脊髓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它的病變與它的構成一樣神秘,多少年來,科學家們披荊斬棘,勇闖生命禁區,揭開了一個個的謎底。20年前被稱為介入放射學和顯微外科的診療技術相繼誕生了,神經外科的醫生從此可能進入大腦的顯微世界,淩鋒成為掌握這兩門技術的第一位中國女醫生。
| |
淩鋒 教授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兼介入放射診療中心主任
中國第一位神經外科女博士
2000年6月,鳳凰衛士主持人劉海若在英國遭遇車禍,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淩鋒被請到倫敦參與會診,隨後又親自把劉海若接回北京宣武醫院,並在悉心救治中讓病情危重的劉海若轉危為安,於是淩鋒的醫術成為傳奇。
博士生導師 淩鋒
實際上就是説他並沒有判她為腦死亡,只是媒體炒做的認為英方説是她是腦死亡。如果是腦死亡,任何人都救不活,就跟死而不能復生是一樣的道理。正因為她不是腦死亡,所以她仍然還是有救的可能,那麼,作為一個醫生來説,家屬有這樣的願望,病人有這種可能,儘管困難很多,那為什麼我們不去努力一下呢?
淩鋒生性敢為人先,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成為少見的神經外科女醫生,不久又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了著名神經外科學者段博生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對待科學,淩鋒亦如其性格,還在當住院大夫的時候,她就準備採用國際上剛剛興起的介入放射技術為病人做脊髓血管造影的治療。1982年2月淩鋒前往巴黎,同時接受了介入放射和顯微外科兩門不同的專業訓練,成為國內少有的兩棲專家。
| |
博士生導師 淩鋒
我是覺得應該一步一個腳印的做下去。你要是覺得這件事根本是不可能做的事情,那麼,當然,你膽子再大,再怎麼樣敢為人先,最後的結果也是一塌糊塗的。我覺得這個對於醫生來説最重要的,不是説她要有什麼敢為人先的大無畏精神,對醫生來説,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學的態度和審慎的負責的精神。
1983年,淩鋒用生活費中節省下的7000多法郎購買了一批介入治療器材回到祖國,從此,中國不能做神經介入治療的歷史被淩鋒改寫了。
博士生導師 淩鋒
那個時候,我也已經就比較清楚地認識到就是説神經外科如果沒有顯微神經外科的話,那麼,這個神經外科是比較粗糙的,或者是説它的精細程度和病人的。這個對病人減少病發症和死亡率都達不到,所以,有了顯微神經外科就會明顯提高手術的效率,所以説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無論是面對一個個普通的患者,還是翻譯世界醫學巨匠的著作,淩鋒都是用心去與對方交流。作為我國最早開展介入神經放射技術的著名醫學專家。淩鋒潛心鑽研業務,努力跟蹤國外先進技術,善於將臨床與實驗研究想結合,並加以創造性的發揮,使我國的神經介入醫學迅速居於國際領先水平,她在這一領域的重大成就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重視,其中多項成果被國際醫學界推廣應用。
淩鋒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多次在世界神經外科大會和神經介入放射學大會上做專題報告,並應邀到法、美、德、日等國講學。她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主編和參編著作十多部。她主編的《介入神經放射學》、. 《介入神經放射影像學》、等成為目前該專業僅有的權威著作,其中後一部著作用中英兩種文字撰寫,在世界15個國家和地區發行。
淩鋒頗有些傳奇色彩,因為她專攻頑固的堡壘,以至同行和患者幾乎把她演繹成了醫學界的綠林英雄。
博士生導師 淩鋒
| |
只要是説你真正的對病人很負責,你把病人當作你的家人,當作你一個非常寶貴的生命去珍視它的話,那麼,你又科學的對待問題,那麼,我覺得這個就是説,所謂的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你可以解決。其實也未必是別人解決不了,如果每個都是這樣的話,那有很多問題都可能會得到比較好的解決。所以,我想就是説,科學對待每一個問題是最重要的。
淩鋒創造了許多個第一,第一個把世界先進的介入放射技術應用到神經外科領域,先後創辦了我國第一個介入放射培訓中心和顯微外科訓練中心 ,可淩鋒常説一句話,一個人即便渾身是鐵,又能打多少釘。的確,面對千千萬萬等待治療的患者,淩鋒沒有把自己的醫術當作個人的資本,而是傾盡全力,去培養更多的年輕醫生。
博士生導師 淩鋒
在我們科裏16個字的座右銘中,其中就有八個字。就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就是我們的工作。實際上真是這8個字的一個非常生動的寫照,既然是這樣,我覺得對於我們來説,去探索生命的奧秘,去探索大腦的奧秘,是我們非常義不容辭的責任。
淩鋒説:醫學裏沒有定式,你永遠像過一條不明的河,這一腳踩到了石頭,下一腳也許就會踩空,有點像賭注,你必須要特別精心,輸了病人的命就沒了。成功和失敗、生存和死亡只有一步之遙。因此,她用自己的心來幫助每一位患者。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