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王永志:神舟六號肩負三大歷史任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3日 11:1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酒泉10月12日電(記者白瑞雪、黃明、徐壯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在此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目標的開端,神舟六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有三大歷史任務。

  第一大任務是繼續攻克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

  王永志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第一階段裏通過發射四艘無人飛船和一艘載人飛船,成功解決和考核了發射、在軌飛行和返回等技術。但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技術最複雜、難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每一次任務都比上一次更難,所以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基本技術有待攻克和驗證。

  王永志舉例説,在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航天員楊利偉吃得很簡單,小月餅加涼的礦泉水。“飛21個小時還能撐著,時間長了可不行,人總要吃熱的飯菜、喝熱湯吧。”王永志説,這次飛行專門設計了食品加熱裝置,能在十幾分鐘內加熱食物。地面上,人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太空中要“吃”得舒服,就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食品加熱裝置能否在太空中有效地工作?中國的航天食品是否足夠安全?餐具設計是否合理?

  再如飛船的姿態控制。王永志説,神舟五號飛行中,返回艙裏的楊利偉大部分時間都在座椅上安安靜靜地待著,這次不一樣了,航天員要從返回艙到軌道艙去操作實驗設備。來回走動對飛船的姿態是有影響的,長度僅9.2米的神舟飛船在太空中呈漂浮狀態,人一移動,船可能隨之擺動,航天員如果太用勁的話,甚至可能造成“翻船”。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航天員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動作?飛船控制系統是否能準確及時地調整飛船姿態?

  王永志説,所有這些問題都有待通過這次飛行進行驗證。這些問題不解決,下一步的交會對接以及更長遠的空間站建設根本無法進行,這就是所謂“基本技術”的意義所在。

  神舟六號的第二大任務是繼續進行空間科學實驗。

  空間科學實驗對我們並不陌生,從返回式衛星到神舟六號的“兄長”們,各種搭載實驗一直在進行中,涉及空間物理、地球系統科學、生命科學和微重力科學、空間天文等多個領域。

  為什麼要到太空中去做實驗?王永志説,太空的高真空和微重力環境,是科學實驗的寶庫,可以進行地面上無法或難以進行的科學實驗,生産地面上難以生産的材料、工業産品和藥物。比如,在微重力條件下進行冶煉,可以獲得高純度、高品質的合金。

  與其他空間科學實驗不一樣的是,神舟六號上進行的實驗將是中國第一次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科學實驗中,人的作用是任何機器無法取代的,有人參與,就會有更多發現。”王永志説。

  神舟六號的第三大任務,則是繼續考核和完善工程其他系統的性能。

  “神舟一號到五號飛行都成功了,但成功並不意味著成熟,”王永志説,“所以每一次飛行都有所完善改進,工程總體及其七大系統就是這樣逐漸實現性能優化的。”

  例如,前三次無人飛行試驗中發現的有害氣體超標等問題,在神舟四號飛船上得到了徹底解決,神舟五號飛行中發現的火箭上升段振動較大的問題,又成為第六枚火箭的一個主要改進點。

  “像前5次飛行一樣,神舟六號也具有考核各系統、發現問題從而進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王永志説,“這是將來神舟七號、八號成功的基礎。”(完)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