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畫有水道圖的泥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2日 11:01 來源:CCTV.com

    泥板(出土後焙烤)

    高13.0厘米;寬11.0厘米;厚3.0厘米

    尼普爾(伊拉克),第三次巴比倫發掘,1893-1896年(?)

    加喜特時期(約公元前1500-前1155年)

    B13885

    加喜特人水道圖描繪的可能是巴比倫尼亞地區尼普爾附近某處。泥板右手邊的底角已佚,但泥板的其餘部分都保存完好。泥板上黑色的似黴點的污跡是由於泥土成分變化所致。地圖繪製在泥板扁平的正面,向外凸出的背面沒有刻寫文字。

    這幅地圖描繪的是一個想像的空間。圖上兩維空間的地形並沒有採用現代地圖繪製常用的標尺。但是,完全有理由相信地圖上各地形間的相對比例仍然是與實際地貌的比例相一致的。由於地圖上表現的地點清晰可辨,因而地圖上的地形不大可能是以羅盤來標示方向的。題銘表明地圖的方位出於古代地圖繪製者的構思。地圖上大多數地形的標題都在同一方向,只有少數地形的標題朝向別的方向。

    雖然這件地圖的出土地點不明,但它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巴比倫第三次考古隊在尼普爾的發掘中獲得的。地圖上標示的地點名稱與在尼普爾發現的加喜特人行政記錄中涉及的地名基本一致。由於文字書寫清晰,這些古代地圖繪製者顯然是訓練有素的抄寫員。

    和我們今天一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地區居民同樣重視水資源的管理與控制。由於整個巴比倫尼亞地區都不處於天然農業耕作區,灌溉水渠對於這一區域的生存至關重要。巴比倫尼亞地區那些更大的水路對於原料與貨物的運輸同樣意義重大。

    繪製地圖的原則非常簡單。村鎮用一個橢圓形的圈來表示,如地圖左邊頂角處的“哈姆如鎮(Hamru)”。那些看起來像是大道與小路的圖形其實表示不同的水道。幾乎所有的水道都有名稱,運河的名字通常是以與之相鄰的居住區的名字來命名的,例如,地圖左邊的底角上的“別爾舒努運河(Belshunu)”就與“別爾舒努鎮”相連,同時也與兩塊名為“別爾舒努田地”相連。其他運河的名字以運河開鑿時間的早晚順序來命名,如地圖右上角的“老運河”和“新運河”。地圖上空曠的地區通常代表耕作區,儘管不是所有的空曠地區都寫有標題。地圖的最上方的中央位置是“馬爾杜克神的田”。它的正下方是“哈姆如鎮的沼澤”,與之相鄰的鎮位於地圖的左上方“哈姆如河”的對岸。

    地圖的結構能夠立刻將人的視線引向地圖的中央,這也表明了地圖繪製的根本思想。這塊土地以“哈姆如河”的左岸為界,蜿蜒轉折,在右邊以“新河”為界。在這兩條河之間有一條稍小的水道連接,但這條運河的名字已經磨損。地圖中心的這塊區域的題銘寫道:

    河間的土地

    充公的土地

    8(kurru)家係(面積)

    宮廷的土地

    這塊土地被王室沒收的原因並不清楚,某些土地轉讓文件(如欣克庫杜如)顯然防止土地的接受者免受這類充公的威脅。根據加喜特人的計量體系,這塊土地大約有65公頃。因而,這個地圖所用的標尺與耶拿地圖不同,後者代表約150公頃的加喜特時期的整個尼普爾。

    在這塊被王室沒收的土地附近有三塊面積頗大的土地,它們屬於某位佚名的占卜師。美索不達米亞的占卜師都精於解釋那些來自神的神秘信息。儘管美索不達米亞的占卜師也通過研究星象和其他的自然界發生的事件來解析神明是否給予庇護,但通常占卜師是通過觀察一頭犧牲的羊來對神意做出解釋。例如,國王在發動軍事行動或大興土木之前都會徵詢占卜師的意見。這幅地圖中並沒有出現具體的某個占卜師的名字,其實給個人冠名並不是必須的。很多加喜特人土地轉讓是永久地由單個的政府官員及其子孫所掌握的,因而,占卜師的任命也是世襲的。例如欣克庫杜如,多少也延續了一樣的傳統。

    在目前已知的大批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圖中,有大半同城市規劃有關。每個時期的楔形文獻都會涉及地圖的分類。因而,在這一點上,我們所掌握的材料幾乎沒有什麼是出於偶然發現和保存的。

    公元前3000紀伽蘇爾(Gasur,後稱努奇,即今約爾幹)的地圖已經奠定了楔形文字製圖學的基礎,公元前3000紀拉格什的大量地圖殘片也豐富了這一基礎。烏爾第三王朝的耕地地圖集的功用十分清楚,因為在地圖背面銘文描述的某類典型的經濟交易對地圖的功用進行了解釋。一份尚未出版且出處不祥的古巴比倫晚期的地圖(約公元前1650年)描繪了幼發拉底河流域的運河與灌溉體系。

    現屬於耶拿(德國)的希爾普雷希特收藏的加喜特尼普爾的城市規劃[ILLUSTRATION (?)]描繪了這個城市周圍的城墻及其他的地形,如獻給恩利爾神的埃庫爾神廟。另外一張加喜特人地圖是第三次巴比倫考古隊在尼普爾的收穫。與本圖一樣,這份地圖描繪了尼普爾附近的某個地區,只是其繪製手法略顯粗糙。五份耕地規劃及土地分隔的地圖同樣出現在公元前2000紀晚期的庫杜如。儘管一份公元前2000紀的地圖殘片來自底格裏斯河的阿述爾,但這張地圖描繪的卻是幼發拉底河流域的某個地區。地圖上河岸某處的一個標簽寫著“軍營”,這張地圖殘片極具啟發性的標簽“第6塊泥板”出現在一大塊空地上,它表明存在有一套規模超前的地圖集。

    從第一個千年開始,我們獲得了大量描繪了烏魯克、尼普爾、巴比倫與西帕爾等地部分地區的地圖殘片。除此之外,還發現了70余件耕地規劃,它們大多來自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的大流士國王(公元前522-前486年)統治下的巴比倫。

    稱為“Mappa Mundi”的巴比倫的世界地圖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目前所知的惟一的地區或世界地圖。在這份地圖上,如阿述爾、蘇撒和巴比倫這樣重要的地點都被標注在被海洋和不同的宇宙區域包圍的圓形的陸地周圍。這份地圖被保存在出處未明的巴比倫晚期文獻中,這些材料或許來自西帕爾和博爾西帕,如今這份地圖存于大英博物館美索不達米亞晚期展室。地圖本身僅僅佔據泥板正面的下半部,上半部和背面則帶有相關的文本信息。地圖的繪製時間不早于公元前9世紀,更有可能出現在1至2世紀之後。這一材料保存了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圖繪製傳統相關的材料,但它的比例比本圖這樣的赤陶地圖更加具有風格化與超自然的特點。很顯然,“Mappa Mundi”呈現出來自泛希臘地圖繪製傳統和巴比倫數學的影響。

責編:李菁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