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古羅馬葬禮儀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0日 14:34 來源:CCTV.com

  根據古羅馬人的宗教信仰,死去的人並沒有消失:墓地成為了他的新家。在墓地裏人們舉行儀式,與死者同在。

  人的死亡也意味著一系列儀式的開始,先要清洗屍體,然後涂上香膏,穿上生前的衣服,並由家裏的女性成員和專門人員檢查。之後死者擺放在住宅的庭院中,時間從幾小時到一星期不等。時間長短由他生前的社會地位決定:每一位與死者道別的客人都能得到鮮花和花冠。

  真正的葬禮儀式可以反映出死者的社會狀況和經濟狀況:窮人和小孩的葬禮比較簡單,通常在晚上進行;與之相反,是社會知名人士的葬禮則相當奢華,有龐大的儀仗隊,伴隨著音樂、火炬以及婦女的哀悼。當時的葬禮有個很特別的要素:對死者進行嘲笑。喜劇演員羅列出死者的缺點並用各種暗示進行嘲笑。在當今社會這點已被我們完全忽略。還有一種一直流行到公元一世紀中期的做法:為了證明古羅馬世界家庭體制重要性,在葬禮中有人會戴上死者祖先的面具,陪伴死者走完最後一程。或者有人會戴上蠟面具,以此扮演死者祖先前來陪伴親人。

  在古羅馬,人們發展了相似的土葬儀式和火葬儀式,十二銅表法上對此就有記載。從公元前四世紀一直到公元二世紀,火葬成為了主要的葬禮方式。而從阿德里亞諾時代開始,土葬開始流行,直到在公元三世紀成為了主要的葬禮儀式。火葬由特定人員執行。既可以在葬禮現場,把死者遺體放置在裝有荊棘和木頭的池子焚燒,以便當場收集骨灰。也可以在叫做火化場的地方進行焚燒,之後把剩餘的骨頭和骨灰放入骨灰盒中。骨灰盒的原料可以是大理石、石頭、陶土或是玻璃,上面刻有死者的名字。人們還把死者生前珍視的物品,以及美食和鮮花一起放入焚燒。收集好骨灰後,人們就可以把骨灰盒下葬,並於其上樹立墓碑。或者也可以把骨灰盒放入特殊的安置處,這樣的做法更為普遍。骨灰安置處通常是地下葬禮紀念堂,建在城墻外邊,或沿著城市遠郊的道路而建。紀念堂屬於特定的家族或是殯葬機構。在共和國時期,殯葬機構可能屬於相同的政治流派,或從事相同的工作。他們每個月支付一定費用以保證體面的葬禮。有的紀念堂可以容乃上千個骨灰盒,紀念堂的墻壁上有很多排列整齊的小壁龕,用於存放骨灰盒。有的壁龕裝飾豪華。

  在公元二世紀中期,土葬和火葬的葬禮方式有所變化。人們在骨灰放置處的壁龕旁邊進行土葬。這種土葬方式與古羅馬世界基督教化聯絡密切。富貴人家開始使用大理石製成的精緻石棺。相反,社會地位較低的家庭則用瓦片製作墳墓;對於夭折的孩子,人們使用酒罐的碎片,甚至直接把屍體放到公共墓穴裏。

  人們在特定場合紀念死者,包括個人紀念日,比如説誕辰;還有公眾紀念日,比如説二月份的祖靈節和五月份的大地節。為葬禮服務的工作人員必須遵守非常嚴格的法律法規:比如説,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他們不能進城。進城後他們必須戴上特製的帽子以表明身份。

責編:李菁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