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實習記者 郭子墨)“弄拉”一詞在壯語中意味著“山旮旯”,也指“山上山下”。由於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弄拉屯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比一般城市高出10多倍,儼然一個天然大氧吧。
弄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古零鎮,是自治區的區級自然保護區。林區面積8481公頃,屬於喀斯特岩溶石山地區,有“喀斯特地貌區的香格里拉 ”之美譽。
20世紀60年代,弄拉人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帶來的嚴重後果,開始封山育林、保護植被,同時栽竹種果、移植中草藥, 使這裡原有的灌叢、荒山恢復成繁茂的森林。經過不懈努力,弄拉于80年代後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山頂林、山腰竹、山腳果藥、地上糧桑”的立體生態發展模式,被稱為“弄拉模式”。
景區四面群山環抱,峰林連綿,保存有完好的森林植被和豐富的石灰岩地區野生藥物種類。種植有金銀花、兩面針、土黨參、青天葵等210多種中草藥植物,被定為國家級藥物自然保護區。天然的生態環境使這裡常年四季如春,花果飄香,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因此有 “石漠綠洲”的美譽。此外,馬山縣擁有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世界十大名洞”的金倫洞、紅水河風景區雄奇壯美,壯族三聲部民歌、壯族會鼓、壯族扁擔舞並稱“馬山三寶”,享譽區內外。
壯族三聲部民歌
壯族會鼓
壯族扁擔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