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報道 (記者 沈潔)2010年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撒拉族有13萬人。在我國,人口低於30萬就是人口較少民族,目前,我國共有包括撒拉族在內的28個人口較少民族。
撒拉族先祖尕勒莽與阿合莽於公元十三世紀初率領族人從土庫曼斯坦來到中國青海循化。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有“青海小江南”之稱。久而久之,這裡也就成了撒拉族人的主要聚居地。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到處都可以看見伊斯蘭教的圓頂建築。攝影:沈潔
2016年底,國務院印發《 “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規劃專門對民族地區發展旅游經濟,做出批示:民族地區旅游交通設施建設要加強通景區、旅游扶貧重點村的道路及服務設施建設。加快公路標誌標識系統建設。打造國家生態風景道,加強旅游風景道路沿線資源環境保護,營造景觀空間,建設游憩、服務設施,完善安全救援體系,優化交通管理,實現道路從單一交通功能向交通、美學、游憩和保護等複合功能的轉變。積極發展高鐵旅游,優化鐵路站點及運營時間安排,開闢更多旅游專列。配合河道疏浚等水利工程,統籌考慮旅游需求,開通水上旅游航線。支持通用機場合理佈局,推動低空旅游健康發展。
循化縣歸屬青海省海東市。海東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馬成文説,他們正在加大同青海各大旅行社的合作。現在,來自青海本省的游客同外地游客五五開;但是,隨着高速公路的修建,更多的外地游客將會到來。馬成文本身也是撒拉族人,他非常看好循化的撒拉族文化旅游市場。“循化對於那些想要了解撒拉族保留下來的文化的人來説,是非常理想的目的地。你一定不能錯過我們美味的佳肴和在窗戶、樑上有精美雕刻的傳統建築,”馬成文如是説。
可見,即便人口較少,撒拉族的民族文化卻並不貧瘠。駱駝泉傳説、民歌、籬笆樓營造技藝、婚禮、服飾現今均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與代表性項目名目裏,被重點保護和發展。馬成文還介紹説循化正在計劃修建一座博物館來向游客展示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
現在,來循化的游客都會去看看駱駝泉和街子清真寺。這兩個地方幾乎可以算是撒拉族文化的縮影。
撒拉族人來到駱駝泉總要喝幾口這裡的泉水。攝影:沈潔
駱駝泉位於街子鄉,據縣城5公里。該泉與撒拉族的來歷有關。民間傳説,撒拉族的祖先原來自於中亞草原的一個小部落,為首的頭人是兄弟倆,名叫尕勒莽和阿合莽,在群眾中威望很高。後來,因國王忌恨而被迫離開家園,四處流浪。他倆帶着同族的18人,牽了一峰白駱駝,馱着故鄉的水土和《古蘭經》,向東尋找新的樂士。一路上,他們經天山,過嘉峪關,繞河西走廊,渡黃河,輾轉來到積石山下。不料,黑夜中走失了白駱駝。第二天,他們在街子東面的沙子坡發現一眼清泉和走失的白駱駝(已化為白石臥在泉邊),於是便在這裡居住下來,並將這個清泉起名為駱駝泉。
駱駝泉的另一層就是高聳的街子清真寺古蘭經收藏館。攝影:沈潔
街子清真大寺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可容納1200人集體禮拜,中間的大圓寶塔,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風格。清真寺對面是手抄古蘭經珍藏館,館內還有撒拉族民俗展。所珍藏的一部撒拉族先民700年前東遷時帶來的手抄本《古蘭經》,據專家考證於是公元8世紀的手抄成本,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人民日報》在1982年1月3日曾這麼介紹它:“這種年代久遠版本珍貴的《古蘭經》世界上僅存三部”。另兩本分別在大馬士革和大英博物館。
街子清真大寺是青海省的第二大古寺。攝影:沈潔
在這座手抄《古蘭經》珍藏館裏,收藏着世界上僅存的三部手抄版之一。攝影:沈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