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旅游本是件快樂的事,但在國內報團旅游過的人,大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滿心歡喜出行,卻往往因導游隨意改變行程、增加自費項目及購物點、誘導購物並強制消費而敗了興致、壞了心情。
其實,諸如此類的導游問題,只不過是混亂、失范的旅游市場的一個典型表象而已。旅行社之間的惡性競爭、旅游業的不良生態,不僅使不少游客成為受害者,也使相當一部分導游陷入不堪的境地。
要規範旅游市場、改變不良生態,導游薪酬是個繞不開的問題。目前旅行社的導游由專職導游和兼職導游組成。專職導游又分兩類,一類是旅行社直接聘用的正式員工,另一類是挂靠在導游服務中心或其他公司的導游,由挂靠公司向有需求的旅行社派出勞務。導游是旅游業的一線服務者,其服務質量如何,直接關係到游客的旅行質量。近年來,導游強迫游客購物、對不購物或購物少游客惡語相向的新聞層出不窮,導游成導購已成當今國內旅游市場的一大怪象。今天讀者來信版刊登的來信,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問題的普遍性。
為何導游如此熱衷於帶游客逛購物點甚至與店家聯手不擇手段地誘導、逼迫游客購物?這裡固然有導游自身素質的問題,更與旅行社間的惡性競爭、薪酬制度的明顯缺陷有關。可以説,問題出在導游身上,病根卻在旅行社。旅行社為降低運營成本,加之旅游業季節性較強的特點,往往只聘用少量正式導游(有基本工資、“五險一金”、帶團補貼、獎金等薪資保障),大量聘用的則是臨時導游。這些導游大都沒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基本工資,酬勞主要靠自費項目提成特別是購物回扣獲得,旅游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旅行社應當與其聘用的導游依法訂立勞動合同,支付勞動報酬,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旅行社臨時聘用導游為旅游者提供服務的,應當全額嚮導游支付”導游服務費用。但這些在現實中並未得到執行。此外,一些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惜以低價甚至低於成本價格的零團費組團,誘使游客報團後,再以成百乃至上千的價格將游客賣給地接導游牟利,有的旅行社讓導游“墊付”相關費用。地接導游花錢買來團員,便想方設法誘導、強迫游客購物,以收回成本進而獲利。一些與導游聯手的不良商家則採用各種手段,無所顧忌地設下購物陷阱,宰客牟利。顯而易見,誘導、強迫游客購物已形成利益鏈。
去年10月,國家旅游局、人社部、全國總工會聯合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導游勞動權益保障的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肯定並支持推廣導游薪酬制改革。意見指出,今後旅行社必須向簽訂勞動合同的導游提供工資、帶團補貼、獎金以及社保等一系列薪資保障,並首次提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於游客自願支付的對導游優質服務的獎勵機制”。近幾年已在某些地方施行的導游小費制度正式浮出水面。三部委意見實施一年來,情況如何?中消協10月9日發佈的2016年旅游服務再體驗調查報告顯示:所調查的30條旅游線路中,部分線路服務比去年明顯改善,但違反合同、強制消費、更改線路、黑導游、景區環境衞生問題等情況依然存在,其中購物環節問題最為突出,26.7%的體驗員遭遇超計劃購物或強迫購物,35%的體驗員遇到更改路線的情況。導游強迫購物有了“新招數”,如利用游客的同情心、迷信宣傳、孤立游客、公開指責等方式強迫或變相強迫游客消費。由此可見,情況不容樂觀。
對於混亂、扭曲的旅游市場,的確該好好整治了。對那些仍然不與導游簽訂勞動合同、不按時支付勞動報酬、不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的用人單位,有關部門能否真正“一經發現將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