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當前,宅在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多,走出家門,融入到大自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有機構針對中國2—14歲的兒童,進行了“孩子平均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有多少”的調查,調查顯示,60.87%的家長表示,自己孩子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在一小時以內。
其實,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可是,當願望遇到現實的時候,父母的初衷卻“不堪一擊”。許多父母明知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但是,一旦孩子走進學校,父母所關注的焦點就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孩子的健康會淡出父母的視野,學習成績將會“粉墨登場”,成為父母心中的主角。
中國教科院一項針對肥胖孩子家長的調查顯示:在幼兒園階段,80%以上的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會不會計算、認識多少個字。
父母的觀念決定了孩子所有的時間都要給學習“讓路”,運動自然而然的成了一種附屬品。殊不知,運動起到的作用不單單是讓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能夠激發自身的潛能,刺激大腦的快速發育,增強自身的抵抗力,特別是融入到大自然中的戶外活動,不僅能夠起到開發智力的作用,還會發揮其治療的效果。
哈佛醫學院教授瑞迪在其論著《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首度公開革命性的大腦研究,通過美國體育改革計劃、真實的案例與親身經歷、上百項科學研究證實,運動不只能健身、鍛鍊肌肉,還能鍛鍊大腦,改造心智與智商,讓孩子更聰明、更快樂、更幸福!運動能刺激腦幹,提供能量、熱情和動機,還能調節腦內神經遞質,改變既定的自我概念,穩定情緒,增進學習力。所以,運動不僅耽誤不了孩子的學習時間,反而會對孩子的學習起到助推的積極作用。
同樣,在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所著的《林間最後的小孩》一書中也詳盡的闡述了大自然對孩子的成長所起到的神奇效果。與大自然失去聯絡的孩子,心中的壓力不會得到釋放,長時間不到戶外運動,慢慢地就會出現心理、身體和行為上的障礙。比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近視、肥胖症,具有攻擊性、抑鬱、煩躁不安、焦慮、強迫性舉動等問題,如果能夠讓孩子更多地接觸大自然,以上症狀都會在大自然中得到緩解和改善,如果能讓孩子儘早接觸大自然,一些症狀甚至都不會出現。
根據2009年一項對16個國家2400位母親進行的調查顯示,87%的被調查者表示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玩耍互動,也有54%的母親表示希望自己能淡然接受孩子在戶外玩耍時渾身搞得很臟。但是,在中國,只有5%的母親説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孩子不到大自然中去就只能在更狹小的空間裏活動,這就好比身體用布包裹起來一樣,看起來很安全,但是身體會受到限制,各種機能也會退縮,各種能力也會不斷地下降。
“生命在於運動”,孩子的成長更離不開與大自然的互動,所以,讓孩子有機會、有時間到大自然中去運動,這將會成為每一個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也將會成為他們身心良性發展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