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你的溝通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
每位教師都多少能改善自己與學生的關係,使其變得更坦誠,更關懷,更互相信賴,更獨立,更讓人滿足。通過這樣的改善,我們稱之為“學校”的機構,儘管有各種條件限制,仍然可以變為一個人性化且充滿活力的機構,且“教育”就在這樣的組織中發生。
——托馬斯·戈登
×同學,早上晚起,到達教室時正好響起下課鈴聲,老師揶揄道:是不是需要放鞭炮來迎接你?長大後,她發現在面對老師、領導時,總有種近似天然的恐懼。
×同學和母親有一次走訪親戚,一位長輩遞給×一個蘋果,×沒接,回家途中被母親一頓批不擅交際。×同學從此在交際上更缺乏自信。
上大學後,×同學發現,在最初的幾節英語口語課上,外教幾乎崩潰,因為無論他如何鼓勵大家參與討論,大家總是沉默不語。某位教授給×同學的評價是缺乏創新。
步入職場,作為部門負責人的×同學,當她和屬下員工因工作上的事意見分歧時,處理方式常常簡單粗暴:用權力強制對方採納她的觀點。
×同學的以上這些問題根源究竟是什麼?
當她閱讀《T.E.T.教師效能訓練》時,似乎找到一些答案。所有這些問題竟與成人與她溝通的方式密切相關。書中的開篇,作者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的孩子,你們的痛苦驅使我去探索父母與教師效能的新路徑。”
這本書基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于1965年創建的T.E.T.教師效能訓練課程。作者曾任美國白宮兒童顧問,連續3次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被譽為“溝通之父”。他創建的“戈登方法”聞名全球,暢銷書《如何説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説》理念的精髓即來自此方法。
戈登發現,成人常常無意之中對他們最不願意傷害的人造成傷害,損害了孩子的自尊、自信,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這些後果之所以形成,大多數是他們與孩子説話、處理衝突、管教孩子的方式不恰當,以及使用權力去強制孩子接受他們的觀點。
成人在與孩子溝通時,已習慣了使用大量充滿評價、判斷、批評、説教、警告和命令的語言,傳遞著不接納孩子本我的信息。
比如當×同學遲到時,老師故作幽默、貶損的語言方式,使×同學感到內疚,自尊受到傷害,産生防衛、不被接納的感受。
×同學母親呢?大多數父母認為,如果你接納一個孩子,他就會一直是那個樣子,幫助他變得更好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訴他,現在他有什麼地方是你不能接受的。因此,大部分成年人嚴重依賴不接納的語言。但是,成人對孩子的看法,最終也影響了他對自己的看法。你今天向孩子傳達的信息,成為了明天他對自己的認知。×同學對自己已形成的認知,正是來自於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的母親。
×同學為什麼很難參與課堂討論?戈登博士認為,不接納的溝通方式會讓學生産生防衛心理、拘謹不適、害怕談話、恐懼、退卻、不相信自己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於創新,當教師在課堂上常常造成“老師贏、學生輸”的局面,即用權力強制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時,會導致學生由於恐懼養成順服屈從的性格,抑制了創新、勇於探索的精神。
×同學在職場上為什麼用權力強制對方採納她的觀點?因為她的家長與老師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處理衝突,而成人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
如果以上都是低效的溝通方式,那高效的溝通方式是什麼呢?
戈登認為,按照對方的本我接納他,使用接納性語言,是培養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在這樣的關係中,對方可以成長,發生好的改變,學會解決問題,變得更加有成效且富有創造力,並且實現他最大的潛力。這是一個簡單但美好的悖論:當一個人感覺到被另一個人真正接納時,他將開始思考自己想如何改變,如何成長,如何變得不一樣。
積極聆聽是使用接納性語言的一種方式。積極聆聽使學生感受到他們得到了尊重、理解與接納;積極聆聽代表老師相信學生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變得更自信、自主與獨立。
高效的溝通方式,還體現在解決衝突時,老師需要放下權力與權威。這是另一個美妙的悖論:一個人若想真正有影響力,他必須不能使用權力。戈登博士提出了替代用強制力解決衝突的方案:雙贏法,即在處理需求衝突問題時,雙方協力尋找一個兩者都可以接受,且能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方案,不需要任何一方輸。
時代在變,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但人的本性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因此人際關係與溝通的基本原則也是不會改變的。×同學在學生時代被成人對待的方式,在今天世界的各個角落——家庭、學校、職場仍然是隨處可見。戈登國際培訓公司總裁琳達·亞當斯説:“當我再讀此書的時候,我發現他在上世紀50年代創建的模式,起初是為領導者,後來是為家長與教師,現在仍然適用且非常重要。”是的,這套溝通方法看似簡單,但卻是我們經常忽視、沒有能力做到的。這個在近半個世紀前創建的模式,這些在美國引起全國父母與教師效能運動的方法,樸素卻仍閃耀光芒,仍然適用於當今的課堂。
《T.E.T.教師效能訓練》(美)托馬斯·戈登著 李明霞譯 中國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