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兒童節又來了!孩子們在期盼,在歡笑,在快樂地遊藝,在自由地成長!
我為孩子們高興,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全社會對兒童充滿關愛的時代!
歷史回到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於是,兒童節不但成為孩子們的節日,更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刻思考、深切關注兒童生命成長的關鍵時刻!如何讓兒童成長得更加健康快樂,如何尊重兒童的生命與人格,如何保證童年生活不被異化,成為了全社會的共同話題。黨和政府行動起來,治理義務教育辦學行為,治理學校周邊環境,取消擇校,保障義務教育,推進就近入學,建立良好教育生態;企業界行動起來,禁止生産、銷售有害兒童身心健康的産品;文藝界行動起來,杜絕不高雅的、具有消極影響的文藝作品;醫務界行動起來,加強兒童疾病預防,改善兒童就醫條件,提高兒童醫治質量。教育界更是行動起來,增強兒童的生命觀,樹立兒童健康成長為本的理念,改革課程,改革課堂,改革課業,讓基礎教育回歸本真,讓兒童教育回歸兒童!這無疑是在兒童節送給孩子們的最具有深遠意義的禮物!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凝望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深刻思考著:我們的教育將如何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呢?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兒童的成長是生命體的成長,而不是單純的認知體的成長。兒童是“人”的成長,而不是泥偶任你塑造。所以,育人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最難的科學。教育工作要求我們必須按規律來辦事,這個規律,就是指人生命成長的規律和基礎教育自身的規律。
多年來,我們都在談養育孩子、教育兒童、培養學生的問題。那麼,這個“養”字怎麼理解?怎麼能夠更好地把握?從事教育工作這麼多年,我曾大聲呼籲了多年“讓教育回歸本真”。 我以為,要真正保障兒童的生存權和受教育權,真正改善兒童的生活,就必須講慢養、牧養、順養。
第一、 兒童成長要講究“慢養”。“慢養”不是故意“慢”,而是在育人上尊重生命,有耐心,不盲從,不急於求成,更不能夠急功近利,應該讓生命按著自身的規律一點兒一點兒地成長。生命的成長是需要日積月累的,不能夠“催化”成長。現在困擾許許多多家長的,是社會上教育的功利主義傾向日益嚴重,導致我們許多家長盲從了不正確的教育做法,都去催化孩子的成長,如同“揠苗助長”,過度“施肥”。
和“慢養”相對的,自然就是“快養”。現在“快養”的現象非常嚴重。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學生學習奧數化,人生成長分數化。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過度“施肥”就使得學生“營養失衡”。我這裡説的“營養失衡”是指兒童的成長被異化,不能夠很健康地成長。
在兒童的成長上,如果我們不能夠靜下心來,不能夠耐心地去育人,那麼兒童就會在這種“快養”的教育當中失去真正的自我,兒童的生存權、受教育權和自由生活權就會受到破壞。
第二、 兒童成長要講究“牧養”。 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説法。“牧養”有“放養”的意思,但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比喻我們要像有經驗的牧人放牧一樣,把羊群帶到肥美的草地,讓羊盡情地吃草——我們要把兒童引到更廣闊的、富有意義的知識空間,激發兒童主動學習的願望和熱情。
從這個角度上講,激發兒童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牧養”的核心價值。比如讓一個兒童熱愛閱讀,讓一個兒童有目的地去實踐,去參觀各種博物館,去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等。這種“牧養”的方式都是有利於調動兒童成長的積極性的。他們會非常快樂、非常主動、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活動當中。
現在的問題是更多的家長“圈養”孩子。兒童活動交往的範圍很小,成長方式也非常單一,甚至枯燥。許多兒童每天就是上學、做作業、寫試卷、上培訓班,有的在幼兒時代就過早學習系統學科知識。於是,家長替代了孩子的成長,他們束縛了兒童的發展。“圈養”讓兒童的生命失去了更多的意義與光彩。
第三,兒童成長要講究“順養”。 “順養”不能夠理解成溺愛,也不能夠理解成放任自流,不是説孩子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説什麼就説什麼,那樣就失去了我們教育實際存在的價值。我這裡説的“順養”,是指要因材施教,是指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尊重兒童健康甚至高雅的興趣和愛好,促其有個性地成長,鼓勵他成為最好的自己。當一個學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時候,我們家長、老師,應該呵護,應“順木之天性”,發展他的個性,開發他的潛能。
以上是自己基於對兒童生命成長的理解而提出的觀點,其內涵是尊重生命,尊重兒童,培植精神,養育人格,讓兒童自由成長,讓生命快樂健康。我想,所有的家長,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如果能夠在兒童節時更多深層次的思考兒童,發現兒童,尊重兒童,才能真正為了兒童,才能使我們所營造的環境更有利於兒童的生命成長。如何真如此,孩子們不止是兒童節快樂,而是快樂每一天!
(作者係北京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