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智慧樹小小智慧樹金龜子城堡看我72變新聞袋袋褲芝麻開門智力快車快樂大巴快樂體驗

兒童是人類重返自然的橋梁

首頁 中國教育報 2015年05月27日 09:5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幼兒的自然教育不是對自然知識的教育,而是與自然建立精神聯結的教育。

幼兒的自然教育不是對自然知識的教育,而是與自然建立精神聯結的教育。

  ■焦榮華

  兒童與自然有著內在的聯絡。以兒童為中心的自然教育在凸顯兒童與自然之間的深層關係的同時,更關注成人與兒童一起共建美好的自然之境。

  自然教育是兒童發展基點

  自然在兒童精神世界的影響不可小覷。蒙臺梭利指出,人在童年期,必須從自然中汲取自身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力量。然而,在工業化、城市化的今天,人們卻越來越“禁閉”在人工環境中。對現在的兒童來説,從大自然中獲取力量的機會愈來愈稀少。回歸自然便成了共同的召喚。那麼,什麼是自然教育呢?瑞謝爾·卡遜在《奇跡的意義》一書中稱,當把令人興奮的自然世界介紹給孩子們時,感受它遠比了解它重要。《與孩子共享自然》一書的作者也倡導,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融入自然,必須“先看、先體驗,然後再説”。

  自然教育不是知識、技能的教育,而是在現有的境域中重建孩子與自然的關聯,讓兒童在體驗自然、感受自然、愛自然中最終發展出在自然中的“歸家”感。由此,我們看出在自然教育中更應該重視兒童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

  自然教育中成人掌控過多

  現有的自然教育往往以成人為中心,使得自然教育反而成為對孩子的另一種形式的隱匿的規訓。以成人為中心的自然教育往往存在以下誤區:

  自然教育很容易演變成知識教育。成人往往會以自己的知識“告訴”孩子有關自然的信息。自然知識只是人類探索的結果,動植物名稱也僅僅是人為的符號而已,而對大自然中所潛隱的神秘之道,以及人與大自然之間的神秘的、融合性的體驗與感受,比任何的“知識”與“符號”都更具生命意義。

  自然教育可能成為浮光掠影的“看風景”。一般而言,成人對自然的關注更多是一種感官的享受——“看”。為了更“多、快、好、省”地“看”,匆忙地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這種匆忙與粗鄙的自然教育破壞了孩子與自然之間的聯結,甚至是有意無意間破壞了孩子探究的胚芽。

  成人的控制趨於狹隘化與功利化。成人掌控下的自然教育,很可能走向狹隘化和功利化,甚至許多成人僅將其簡單視為種植花草或領養寵物。就像蒙臺梭利所批判的,“大自然逐漸被我們的概念窄化成種些小花草,豢養這些我們賴以為食、為工具或為防禦的家禽或家畜。”

  與成人相比,作為自然之子的兒童與自然有著更為深層的聯結。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來思考:在自然教育中,不是“有知”的我們帶孩子,而是“無知”的孩子帶我們。如此,將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我不由想起了張文亮先生寫的《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的情景,也許孩子就是“上帝”恩賜給我們的“蝸牛”?

  兒童是自然教育的中心

  跟隨兒童的腳步,我們便能緩慢感受與自然的關係。他們沒有成人的“鐘錶時間”意識,不是聽從於“腦”而是聽從於心,聽從內在流動的時間節奏。每到一個地方,孩子不是匆忙“看”風景,而是在這個地方細細地觀察、慢悠悠地探索。一隻爬行的蚯蚓,或是一個螞蟻窩、一朵花、一棵被人忽視的草,都可能是孩子的興趣所在。就拿一隻螞蟻來説,我們匆匆看風景時根本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可是當我們慢下來靜下心,與孩子一起感受這只螞蟻,便會同他們一樣有很多有趣的問題:這只螞蟻從哪來的呢?要去哪兒呢?它是怎麼爬的呢?它的家在哪兒呢?它的父母呢?它吃什麼呢?

  在種種追問和探索中,我們便與這只螞蟻有了更深的聯絡。女兒帶我一起漫步就是這樣,她會關注到很多我不曾留意的微小的事物。有一次她看到一隻蚯蚓,接著又尋找到了不遠處蚯蚓的家,便很開心地問我:媽媽,蚯蚓是怎麼建造的家呀?它的家怎麼沒有門呀?我當時不禁啞然:自己從來沒有想過這些“無用”的問題呢!正是有了孩子的帶領,置身於他們的時間節奏中,我們才能同他們一道感受到看似“無用”卻極有趣的生命存在。

  孩子帶領我們去感受自然,我們便會在自然中用心“感受”生命的另一種美麗。由於孩子與自然之間沒有知識的阻隔,他們對自然更多的是生命深處天然的“感受”。當我們與孩子一起慢下來,靜靜地在自然中探索,便會驚訝于那叫做“花”或是“樹”的存在,我們其實對它們一無所知。當我們知道一種花叫做玉蘭花,我們就以為真的認識了玉蘭花,事實並非如此。有的孩子看到玉蘭花時便問:玉蘭花為什麼先開花後長葉子呢?是的,為什麼呢?成人只能啞然。

  跟隨孩子,我們將建立與地方的生命聯結。孩子往往不被“有名”的景點吸引,其興趣永遠不是“外在”的精緻,“凹凸不平的一角”作為更為有趣、更為原始的自然存在反而成了他們精神的“大禮堂”。其實,那些所謂有“名氣”的景點,人們蜂擁而至也許只是去享受“到此一遊”的滿足感。跟隨孩子的腳步,即便在墻角,或是路邊,我們都有可能找到一片可以敞開心扉的“樂園”,並與這個地方發生真正的精神聯結。

  孩子不會把周圍世界僅當客體化的“它者”看待,而是與周圍世界自然地融為一體。于孩子而言,“在……之中”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存在於其中,而是在其中並與之發生精神上的交流和對話,一種充滿詩意和靈性的對話。愛默生曾講道:“對於成年人來説,太陽照亮的只是他們的眼睛,但對孩子們來説,太陽卻能透過他們的眼睛照進他們的心田。”當我們跟隨孩子時,我們仿佛再次擁有了童年,也真正地擁有了自然!人需要蛻脫成年的繭痂,再次在自然中重獲新的“親證”,“與生氣勃勃的和純潔的宇宙”建立新的聯絡,在與自然的“合一”中真正找到寧靜與喜悅。

  華茲華斯曾經説過,兒童降臨於世,離大自然最近,與大自然有著最為親密的關係,他們是人類重返自然的橋梁。讓孩子帶我們去踏青,就是交由孩子帶領我們重歸與自然的合一。在與大自然寧靜的“神交”中,成人身上潛在的靈性也將因孩子而被喚醒!

  (作者係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博士)

  • 智慧樹
  • 小小智慧樹
  • 金龜子城堡
  • 看我72變
  • 新聞袋袋褲
  • 智力快車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Android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青少劇場更多
最熱視頻排行榜更多
860010-112206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