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孩子去了國際學校後,更開朗,也更開心了!”近日,北京的李先生告訴中國教育報記者,他今年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就是將孩子送到了國際學校。
進入5月,分秒必爭的擇校月拉開序幕。近年來國際學校在中國雨後春筍般的發展,成為了部分中國家庭有更多選擇的背後原因之一。截至2014年,在中國大陸註冊的國際學校由22家激增至338家,就讀學生人數達到18.4萬多人,上漲了25倍。近年來將孩子送到國際學校,成為眾多中國家庭的選擇之一。
嚴苛入學條件擋不住家長的熱情
有的國際學校要求孩子持有外國護照或綠卡,同時還要求入學申請者父母至少有一方持有外國護照。
國際學校之火爆,已經遠遠超出想象。特別是北京的國際學校,已經不像前幾年那樣只要報名就能上。想讀國際學校,不光要求學生參加選拔考試,一些學校對學生身份、家庭等情況還會做出要求。
北京德威國際學校要求孩子持有外國護照或綠卡,同時還要求入學申請者父母至少有一方持有外國護照。同樣對此做出要求的,還有北京京西國際學校、北京順義學校等。有的國際學校甚至對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都做出了要求。例如,北京順義學校要求了解父母是否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甚至家長對國際學校以及國際課程的熟稔程度也被納入入學考查因素。
然而,如此苛刻的入學條件,並沒有阻擋中國家庭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的熱情。一些名人更是早早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讓孩子不輸在國際視野的起跑線上。著名影星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在電視節目中所展現出的流利英語,曾一度讓觀眾們驚嘆,而黃多多就在北京某著名國際學校上學。
“學習外語的最好時機是13歲之前。”李先生説,將孩子送到國際學校,也是出於讓孩子學好外語的考慮。
“兒子在傳統學校裏壓力較大,晚上10點甚至11點還在寫作業,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認識世界。”李先生告訴中國教育報記者,這是當初他“痛下決心”將孩子直接送入國際學校的主要原因,畢竟國際學校沒有那麼多作業,而且國際學校裏實行小班教學,教師對每個孩子的關注度較高。
記者打開多所國際學校的官網發現,國際學校每年的學費基本上都是以數萬元計,一些國際學校甚至高達二十多萬元。然而,既能讓孩子從國內競爭激烈的應試教育模式中脫離出來,又能接觸到先進的國際教育理念,對於很多家長來説多花些錢也值得。因此,和李先生一樣,“痛下決心”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的家長大有人在。
為了給孩子日後到國外去接受大學教育做準備,特別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出國後更好地適應國外大學的教育理念和學習、生活方式,很多中國家長非常注重讓孩子從中學甚至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接受國際學校的教育方式。因此,國際學校受捧,也就不足為奇。
在3月舉行的2015年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上,一對年輕父母帶著小學六年級的女兒在加拿大一家國際學校展臺前駐足許久。媽媽告訴記者,他們在北京工作,但沒有北京戶口,考慮到孩子將來的發展,一直送孩子在海淀區某國際學校就讀。現在孩子小學要畢業了,考慮將孩子送到國外學校就讀。
“如果就讀公立中小學,女兒未來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我們也是沒有辦法,只能多花錢讓孩子出國。”媽媽無奈地説。
國際學校真比傳統學校強?
上海的公立學校比較強,比較受學生青睞,而國際學校數量多、收費高,從目前看並沒有什麼顯著優勢。
目前,在中國的國際學校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由在中國境內合法設立的外國機構、外資企業、國際組織的駐華機構和合法居留的外國人開辦的國際學校。第二類是同時招收中國學生又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的學校,這類學校採用國際課程(IB),有獨立的校園,其課程體系、教育理念都頗具國際化。第三類是本地學校開設的國際部,開設的課程只是針對中國學生的培訓課程。第四類是外國機構或個人開辦的補習中心。
對於大多數選擇國際學校的家長而言,第二類國際學校更對他們的胃口。受政策優惠的影響,選擇第三類的也不少。
上海高剛中學校長鄭鋼表示,像上海東昌中學的國際課程班,學生能夠正常參加高考,而且從2014年開始,學生基本上不用交付額外費用。“當然,就讀第二類國際學校,中國學生不用參加中考或高考,可直接讀國外課程,然後參加國外的考試,以後讀國外的高中或大學。”
國際學校的課程設置一般分為“國際課程”、“本國課程”、“組合型課程”以及“中文課程”。全球國際學校通行課程為IB課程,包括小學(PYP)、初中(MYP)、高中(DP),在國內被稱為國際文憑課程。
統計顯示,大多數國際學校是由外國機構與中國學校合作辦學,課程的設置是將外國的課程(包括IB、A-Level等)與中國高中課程進行融合。
在上海東昌中學,其全球通用證書項目(PGA)高中國際課程就由上海高中核心課程和美方高中核心課程組成,經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審核。鄭鋼表示,學生通過接受三年的高中教育,能完成上海市普通高中必修課程的學習,達到普通高中畢業生水平,同時獲得運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熟悉國外教學方法,了解中外文化差異,並具備銜接美國及其他主要英語國家高等教育(本科學位課程)標準的水平。
然而,上海的國際學校並沒有北京的國際學校那麼吃香。鄭鋼表示,上海的公立學校比較強,比較受學生青睞,而國際學校數量多、收費高,從目前看並沒有什麼顯著優勢。“在公辦學校,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上好高中或者大學比較困難,而家裏條件還可以,可能會選擇國際學校。”
其實,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説,是否就讀國際學校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因為進入國際學校讀書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申請進入世界名校,但是一旦選擇了國際學校就意味著選擇了不參加國內的高考。
然而,不同國家的大學考試和招生標準有所差別,國際學校學生要根據國際學校開設的課程不同,參加不同的考試,申請不同的大學。一般來説,到英國留學的學生大多數選擇A-level課程(英國高中課程);希望去美國留學則學習AP課程(美國大學先修課程);IB課程則在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大學中接受度更廣。
“課程成績是第一參考要素,國外大學綜合選擇學生更加看重他們對未來的設計、對學科的追求和對社會的責任。”一位被美國大學錄取的國際學校學生沈麗(化名)告訴記者,他們是選擇未來會有成就的學生,而不僅僅選擇過去有成績的學生。
因此,國際學校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確實和我國傳統高中有很大區別。國際學校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術水平,並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去國外讀書,需要有很好的規劃。”康福國際外國語學校校長劉煜炎曾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表示。不同的課程體系和學生成績在不同國家的大學具有不同的認可度和接受程度,因此所讀國際學校的課程體系決定了畢業生未來的留學目的國。
國際學校一定適合自己?
在國際學校,老師不會強迫所有學生的成績達到同樣的標準,功課上的要求也沒有普通學校那麼嚴格。所以,學生的學習要靠自己,取決於學生的主動性。
很多家長認為,國際學校為孩子提供了另一種選擇,能夠從國內升學考試等激烈的競爭中脫離出來。然而,如果真想申請進入國際頂尖的學府,即使在國際學校讀書,學業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輕鬆。而且,雖然國際學校學生不用參加國內的高考,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順利畢業。
“在國際學校學習,也是得靠學生自己。”沈麗説,全英文的課堂、課本、作業甚至論文,學起來需要非常努力,而且託福、SAT(安生學業水平測試)等等都是要自己來考。在申請國外大學時,國際高中學生並不存在什麼“特權”,雖然在自身能力或思維方式上有所差異,但申請國外大學也是要“拼實力”的。
申請國外大學要“拼實力”,在國際學校讀書也同樣需要付出努力,如果家長和學生因為逃避高考,受不了國內學校的學習壓力而選擇去國際學校讀書,可能也會遇到困難。因為,國際學校的壓力更多來自於學生的自我要求。
李雲(化名)去年剛從普通中學轉入國際學校。剛到這裡,他就體驗了國際學校的“難處”。
“剛來就開始惡補英文。”李雲説,“以前,我們的課本是中文的,我幾乎沒有看過長篇的英語文章,但在這裡,我們用的是全英文的教材,作業、習題都是英文的,有時候老師也都用英文來講課。”他告訴記者,剛開始時非常痛苦,因為英語閱讀速度太慢,晚上經常要加班加點,尤其是學習物理、生物等課程時更是難上加難。
其實,在國際學校讀書,良好的英語功底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要想在國際學校表現突出,要想在申請大學時具有優勢,語言和成績只是其中一點,更多是考查學生的自身能力,例如組織能力、領導力、社團活動經驗、國際比賽、社會責任感和學術能力等。
成功申請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某國際學校畢業生賈林(化名)告訴記者,她的中學實踐經歷和社團活動為她的申請加分不少。
“申請中,我參加過的社團活動、獲獎、學術成績和在校成績等都是大學考查的條件。”賈林説,她當時特別熱衷於參加學生會和社團的活動,並經常與小組同學一起看書,一起做題,一起開展調查研究等。
因此,對於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説,良好的學習習慣、團隊合作精神和獨特的興趣愛好,更有利於他們揚長避短、出類拔萃。
在國際學校,老師不會強迫所有學生的成績達到同樣的標準,功課上的要求也沒有普通學校那麼嚴格。所以,學生的學習要靠自己,取決於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家長也要更加關注自己孩子的能力發展和進步。
對於國際學校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節日慶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也要積極參加,將自己融入社會集體當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社會擔當和責任意識。同樣,家長也應積極參與其中,並在適當的活動中協助教師組織活動,支持和陪伴孩子學習和活動。
專家提醒,無論是參加國內的高考還是申請國外的大學,家長和學生都要對未來做出清晰的規劃,要通過教育,達到發展個性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因此,家長在考慮經濟情況的基礎上,要綜合孩子的職業發展需求,以及各國教育制度等因素,理性選擇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環境,避免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