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當務之急不是爭論民間私塾和公立教育系統在推動讀經方面孰優孰劣、誰是誰非,而應官民並舉、公私合力,加快培育多元化經典教育體系,提升經典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慕朵生
近日,中國學界再次圍繞讀經引發爭議。一方以著名儒者陳明為代表,批評民間私塾“全日制讀經”無法為孩子們提供謀生通道,主張將經典教育納入公立教育系統;一方以“讀經推手”王財貴為代表,認為民間私塾“全日制讀經”重在培養孩子們的文化基礎,不應過分注重功利。筆者以為,兩位先生所言皆有一定道理,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提升兒童讀經的質量。
需要指出的是,此番讀經爭議與十幾年前讀經大討論有著質的區別,即問題重心不再是國人要不要讀經,而是如何更好地推動兒童讀經。它表明學界乃至國人已就誦讀經典、承續傳統文化達成基本共識,這是文化自覺的一種體現。同時,它還表明,讀經仍是一個問題,仍是學界乃至國人一種無法釋懷的焦慮。
眾所週知,在割裂甚至是遺棄經典近百年後,最先感知到經典重要性並試圖通過讀經回歸和重建傳統人文精神家園的,不是學術界和教育界,而是普通民眾,民間讀經運動對此功不可沒。如今,中國遍地開花的私塾班、讀經班、國學班,以及數以萬計的讀經者,無論是從理念上還是在模式上,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可以説,在新世紀以來復興中華文化的征程中,民間讀經運動發揮了“存亡繼絕”的歷史性作用。
但是,民間讀經運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方面,全日制私塾因主要甚至是全部以讀經為授課內容,孩子們無法較全面地接觸和學習現代知識文化體系,如數理化以及外語等,因而走上社會時不免面臨不知所措或學無所用的尷尬處境。這一點隨著早些年加入全日制讀經的孩子們開始長大成人,問題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無論是全日制私塾,還是業餘讀經班,多以商業化模式進行操作,甚至收取高額學費,且師資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或系統培訓,經典教材五花八門,開設課程隨心所欲,更沒有相應的教學效果評估體系。正因如此,不少人批評民間私塾帶有“銅臭氣”,無法真正把握傳統文化的神髓。
當然,相比民間讀經運動,公立教育系統也存在諸多問題。因為傳承經典向來是國之大事,更是公立教育系統的本分職能。但公立教育系統開展經典教育起步比較晚,且尚未形成健全的機制,最多是在大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增加一些經典內容,或開設一些不成體系的經典輔修課程。同時,師資狀況也不容樂觀。
因此,當務之急不是爭論民間私塾和公立教育系統在推動讀經方面孰優孰劣、誰是誰非,而應官民並舉、公私合力,加快培育多元化經典教育體系,提升經典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真正把握中華文化的神髓,共同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這就需要綜合性大學加強經典學術研究,為全社會培養專業人才,輸送合格師資,開設經典通識課程,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在課程設置上,宜將傳統經典普遍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從小培養孩子們的“中國心”。具體到教學過程,則要將經典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學分課、考試課,使之成為學生畢業、就業甚至國家公職人員選拔過程中“有之不必可,無之必不可”的前提條件,為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建立正向激勵機制。
對民間全日制私塾班和業餘興趣班,教育部門既要做些政策鼓勵、經費投入等支持性工作,也要做好資質評估等監督性工作。同時,民間經典教育機構可廣泛建立行業協會,互相汲取經驗,加強自我規範,特別是與有關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係,定期培訓私塾師資,優化經典課程設置,努力探索和拓寬學生就業謀生渠道,使孩子不僅學有所長,在走上社會後也能學有所用。
(作者係哲學博士、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