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二胎政策放寬以來,不少家庭面臨新的教育困境:“老大”反對父母生小弟弟或小妹妹,有的甚至做出極端行為“抗議”。
頭胎孩子為何會出現反抗心理?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反應?二胎政策在部分地區“遇冷”,深層次原因何在?又該如何緩解?為此,光明網獨家專訪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教授鄭新蓉,深入解析放開二胎政策之後,家庭教育出現的種種新難題。
孩子將正常的人丁添加誤認為資源的剝奪
光明網:您怎麼看待孩子出現這樣反抗心理呢?
鄭新蓉:孩子的反對是新家庭成員出生前的正常現象。中國實行計劃生育30多年來,獨生子女已成為一種常態,而二胎政策的放寬後,對獨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和孩子來説都是新鮮事,而孩子對未知之事沒有安全感,才會産生認知異樣。
日常生活中,添人就是添負擔。父母將生活的壓力無意間傳遞給了孩子,會使得孩子誤認為正常的人丁添加是對自身資源的剝奪。
同時,目前許多年輕父母自己就是獨生子女,他們也並沒有真正享受過多子女的樂趣。因此父母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反對,致使孩子出現的抵抗情緒。
另一方面是因為,多數一孩家庭中,孩子從小處在一種“爸爸給這個,媽媽給那個”的中心地位,得到其全部家庭成員最多的關注與物質付出,自然而然形成了較為自我中心的觀念。反對弟弟妹妹的到來,是頭胎孩子應對自己中心地位改變的一種正常反應,體現了他們的困惑和不安。
光明網:有調查稱,54.9%的人認為生二胎需要考慮老大的意見,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鄭新蓉:老大的意見不應該是影響父母生二胎的主要因素。但是,考慮老大的意見是家庭成員彼此尊重的一種體現,值得提倡。
在我看來,面對老大的反對,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看這個孩子是多大年紀?以什麼行為表示的反對?反對的核心訴求是什麼?
生育本身是夫妻雙方的責任和權利。但其實生育不僅對老大有影響,對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也是有影響的,比如祖父母輩。年輕父母作出生育決定後,對其他家庭成員有責任進行引導。
“群育”是家庭教育中的首要問題
光明網:多數人認為孩子的這種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多來自家庭環境,您認為獨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鄭新蓉:現在孩子很有個性,並不是壞事,也不能簡單歸為自私。在我看來,獨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主要缺失的,是群育和勞動和自我服務能力。
簡單講,群育即人們在群體生活中具有的一定智慧和應對能力。而這就需要一個真真切切的同伴,鄰里小夥伴和洋娃娃的假想並不能讓孩子做到真正的分享。
我國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都有關於“群育”的理念,提倡“德、智、體、美、群”全面發展。群育最初應該來自於家庭教育,同樣,家庭也是最容易體現群育效果的場所,而我們多年來的獨生子女家庭已經不具備群育的條件。雖然學校中也是集體氛圍,但也存在學分排名的競爭,並不是群育的最好場所。
目前,80後獨生子女抱怨工作上的不適應,在我看來也是群育缺失的表現。
在自我勞動和自我服務能力方面的培養,最初受教的地方也應是多子女的家庭環境。若是家中有兩個孩子的話,兄弟姐妹之間會相互照顧,因此自我勞動和自我服務的能力會自然表現和成長。
光明網:本是獨生子女一代的80後在為人父母之後,他們自身的經歷是否會影響到他們對子女的教育呢?
鄭新蓉:反哺的現象將是二胎社會中的樂趣。今後,多子女之間的合作和樂趣會帶給身為獨生子女的80後父母帶來一定的觸動和反思。
隨著二胎社會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中樸實的倫常關係也會逐漸恢復。長幼之分,以及仁愛之心,需要多子女的家庭環境培養起來。老大呵護老二,代替媽媽行使職責,老二尊重老大,是人類家庭生活中的基本經驗。
核心提示:
教育投入、生活開支是“遇冷”的原因
光明網:有調查顯示,二胎政策放寬後在部分地區“遇冷”,這和老大的反對意見有關嗎,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鄭新蓉:正如之前説到的,老大的意見不應該是影響父母生二胎的主要因素。目前媒體過多看到了老大的情緒反應,其實,“遇冷”是年輕父母理性看待問題的表現,並不是抵觸。單獨二胎中的“冷”反映出許多父母仍處於觀望和審慎考慮中。
一方面可能因為夫妻雙方在二孩問題上還未達成一致,另一方面則是雖然達成一致,但年輕父母還想打拼一段時間,考慮到能夠更好地擁有可支配家庭資源。
光明網:父母會在哪些方面有顧慮呢?
鄭新蓉:主要有三個方面,照顧人手、生活開支及教育的投入。
在照顧孩子的人手方面,目前,第一個孩子多是在祖父母輩的看護下長大;而當第二個孩子來臨之時,基於老人的身體等各方面原因,要照顧兩個孩子,年輕父母不得不考慮雇傭保姆,甚至夫妻一方犧牲工作與發展,做出犧牲的通常是妻子。
在生活經費方面,有家庭會認為添加第二個孩子將帶來雙倍的生活支出,這也是實情,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
教育的投入才是父母最大的顧慮,要明白教育投入並不是簡單的物質累計。我們國家50-60年代,大多數家庭是多子女家庭,經濟也並不富裕,但卻不太擔憂子女的照顧和教育問題。這是因為當時政府和集體為了解放婦女勞動力而開辦的公立託兒場所收費很低。而現在,商業化競爭中雖然涌現了大批啟智性幼兒教育機構,但這種繁榮非但沒有解放年輕父母,反而大量裹挾了他們有限的財富和精力,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光明網:為解決“遇冷”現象,政府應該怎麼做?
鄭新蓉:如果政府能夠倡導一些惠及二胎家庭的政策,會有效地化解這種“遇冷”現象。
比如,用人單位在雇傭女性職工的規章上更加人性化些;生育保險金中包含二胎;保證生育二胎和生育第一個孩子可享受一樣的産假;保證嬰兒的哺乳時間和條件等等,以確保婦女能夠兼顧工作和多子女家庭。
在國際上,也有許多有益經驗,例如,聯合國相關組織允許女職工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帶孩子上班甚至出差;日本的女教師生育孩子後,會在保留工作崗位的情況下,享受三年甚至更長的産假等等。
我們應該借鑒這些經驗,制定更合適本國情況的政策。生育是國計民生的的事情,家庭和社會都會從良好的生育政策中受益。當二胎潮出現後,子女養育方式、父母的工作方式、給孩子的物質投入等會隨之變化,這種變化不應被視為一種負擔。隨著家庭育兒經驗的積累、兒童用品的循環使用,特別孩子擁有手足親情的體驗,會讓更多家庭達成一種新的、更為良好與合理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