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上週末,我在下載了一個收費的APP,是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花了18塊大洋!”80後媽媽茱茱邊説,邊流露出“肉痛”的表情,“要知道,這不僅是我第一次給孩子下載收費APP,也是自我用蘋果手機以來下載的第一個收費APP!”這次下載簡直具有“里程碑”意義了,茱茱當然希望這18元花得值得。
前不久,有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在教育類APP中,幼教類APP的用戶平均花費和未來意願花費是最高的。換句話説,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或許很樂意為孩子購買這類APP,即便他們自己使用的APP大部分都是免費的。
這是為孩子的教育投資,還是花錢讓孩子“安靜”,家長們眾説紛紜。
你會為孩子下載收費APP嗎?
為了讓女兒看動畫片 老爸開通視頻網站會員
“昨天晚上,為了要不要給優酷會員續費,我們家居然來了個投票表決。結果我老公和女兒投了贊成票,我輸了。”Amanda有些沮喪,説到這個會員的來歷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上個月的某個週末,我不在家,老公陪女兒。為了讓她看一個只有會員才能看的動畫片,老公花了20多塊錢買了一個月的會員資格。等我回到家,他還很得意地告訴我,女兒今天可聽話了,一直在看動畫片。我真想揍他!”
在Amanda看來,老公花錢開通會員就是為了用動畫片使女兒“安靜”下來,否則,她就會一直纏著老爸要講故事、玩過家家了。好不容易一個月期限到,老公和女兒非得再續費不可,講求“民主”的家庭裏,老媽輸了。
“我花18元買了那個睡前故事APP後,我老媽有意見了。”茱茱説,“女兒上中班,以前晚上睡覺前都是我老媽給她講故事,後來老媽提出,這個任務應該由我這個當媽媽的來完成。在講了一個多禮拜的睡前故事之後,我靈機一動,買了這個APP。現在只要把iPad往枕邊一放,我就能自顧自玩手機了。可老媽鄙視我是個懶惰胚,連給女兒講故事都不肯。”對於這種懶惰,茱茱內心裏還是承認的。
15%家長買過收費APP 10元以下的最受歡迎
或許不少年輕家長,都有著和茱茱、Amanda同樣的經歷。因為大部分收費APP比免費APP製作更精良,內容也更豐富,無疑,這些APP對孩子的吸引力更大。用這些APP來“穩住”孩子,讓自己可以有空做別的事情,家長們的做法難以避免地會有偷懶之嫌。你是否也願意為孩子下載收費的APP?錢江晚報記者在我們的親子微信公眾平臺“錢報童玩會”上做了一個小範圍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64%的家長手機中的幼教類APP數量為3個以下,18%的家長有3~5個幼教類APP,有5個以上幼教類APP的家長也佔18%。15%的家長使用過收費的幼教類APP,其中80%的家長手機中收費的幼教類APP佔幼教類APP總數的半數以下,其餘的在半數以上。至於價格,70%的家長表示,10元以下願意買單,但也有9%的家長認為,價格無所謂。
而在尼爾森的調查數據中,幼教類APP用戶平均花費為94元,未來意願花費達178元。
是否收費不是關鍵 家長參與度更重要
採訪過程中,不少家長也向記者談了自己對於APP、視頻等電子産品、網絡産品的看法。“一般來説,收費的APP比免費的APP內容更好些,製作更精良些,會員能看的動畫片比免費的動畫片更豐富些,所以爸爸媽媽願意為孩子花這個錢完全可以理解。我自己也給孩子買過一個畫畫類的APP。”小宇媽告訴記者,兒子喜歡畫畫,所以這個APP的利用率還挺高,同時,她自己也會經常參與到兒子的創作中去,和他一起互動。“在沒有條件用紙筆畫畫的時候,這個APP尤其實用。”小宇媽認為,結合孩子的興趣購買APP,而不是單純地把遊戲、動畫片塞給孩子,才是正確的方法。
“我覺得是否收費完全不重要,能讓孩子和家長都參與進去才好。”薛媽説,她以前買過一個英語類的APP給還在上大班的女兒,用了沒幾次就閒置了,因為孩子完全提不起興趣。反而是一個免費的猜詞語類的APP,她經常和孩子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猜詞還能比賽,絕對是陪伴孩子的神器。
看來,大部分家長的意見都比較統一,認為APP等産品應該是家長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工具,而不能成為家長的替代品。收不收費不是關鍵,能讓孩子和家長互動起來,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