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天津3月18日電(記者張國 通訊員張軼帆)南開大學一個學生課題組所做的調研顯示,不包含學校要求考取的英語四六級等證書,89.3%的學生打算或已經參加了各種職業資格考試。考過證的學生中,人均參加1.95門考試,平均每天花費2.36個小時用於備考,考證平均花費達1512.5元,超過了1249.3元的月均生活費。
這項調查的對像是100余所院校、11個大類83個專業的1800名在校本科生。“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以考證增加就業砝碼,代表了當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心態。一些同學認為,能給用人單位留下直觀印象的,無非是畢業院校和所持有的證書。”該課題組組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本科生李綺雯説。
調查發現,在就業壓力下,90後大學生都提早著手自己的考證計劃,一部分同學從入校開始計劃考證,佔計劃考證人數的22.7%;大部分同學從大二和大三開始考證計劃,大二開始考證的同學最多,佔35.4%,大三開始的同學佔26.7%;本科四年級及以後開始考證的同學最少,佔15.2%。
在對選擇考證最主要原因的調查中,66.1%的學生是“為就業增加砝碼”,54.7%的同學將職業資格證書作為他們將來多元化就業和在勞動力市場上更具競爭優勢的有利條件。在對待考證的態度方面,71.5%的人認為考證是有正向作用的,其中40.8%的學生感覺到證書的取得讓他們在找工作和實習中起到了作用,30.7%的人明顯感受到了考證給他們帶來的能力提升。
根據調查,計算機和外語類證書仍是學生考證的兩個重要領域,均佔比30%以上,這也和當前就業形勢越來越智慧化、國際化緊密相關。此外,經管類證書成為學生考證的一個新熱門,除本專業同學外,19.4%的同學選擇跨專業考取經管類證書。
通過對比不同時期大學生考證的心態和行為特徵,調查組認為,90後大學生的考證心態更趨冷靜和理性。比如在考取證書的專業類別上,90後能很好地將考證和專業結合起來。六成以上的大學生考取的是與本專業相關的證書,這和80後“遍地撒網”、對各個領域的證書都有涉及的考證狀況形成了對比。
在考證原因上,除了為增大就業機會這一主要因素外,提升知識技能以及出於興趣愛好兩個原因所佔比例緊隨其後,分別為19.5%和4.6%,而“不知道有多大用處就是先考著”的盲目考證類型僅佔3.3%。
“我的表哥表姐是80後,現在回憶起來,他們當時考證比較跟風,往往是同學考什麼,他們也跟著考,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萬一對找工作有用呢’,反而是考駕照的人沒有我們現在多。”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大二學生賈一凡説,現在同學們考證多與專業聯絡比較緊密,大家對自己都有較為清晰的計劃。他還表示,駕照現在基本成了“標配”,班裏已經考取或正在考駕照的同學已有三分之二。
南開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胡軍認為,有些學生考證,是為了就業能多一條路,但職業資格證書究竟能從多大程度上衡量學生的水平,這很難説。有了證書並不代表就是有能力,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不僅僅是靠考試就能證明的,所以有可能出現“手上拿著一大把證,可就是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他建議同學們應理性看待考證,首先要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和清晰的職業規劃,然後在學有餘力和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去參加資格認證和考試,千萬不要“為考證而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