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訊 在公佈自主招生簡章10天后,北大、清華幾乎在同時公佈了各自的特殊類型自招簡章,分別叫“博雅人才培養計劃”和“領軍人才選拔計劃”。
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整體變化都很大。除了時間統一挪到高考後,“三國殺”沒有了,復旦“千分考”也沒有了,包括一些學校的特殊類型自主招生裏,教育部也規定,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
所以,北大、清華最新出爐的校薦計劃,被為視為取代“中學或校長推薦”的新方案,格外引人注目。
學校推薦
變成了學生自薦
“領軍計劃”這個名字,往年的高考君們或許還比較熟悉。清華大學從2011年起推出“領軍計劃”,此前實行的是中學推薦制。清華會根據各中學近年來考入清華的學生質量、數量及在校綜合表現,確定具有推薦資格的中學名單和推薦人數。
“博雅計劃”的前身就是“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獲得推薦資格的高中校長,可實名向北大推薦學生,成為自主招生的直接候選人。
從招生簡章看,今年兩校均把中學或校長推薦改成了學生自薦。除了推薦主體發生了變化,報名對象的參與面也擴大了許多。
往年,有推薦資格的學校是有嚴格限制的。比如去年,北大的“校長實名推薦”,浙江省只有23所重點中學有推薦資格,其中杭州地區只有杭二中、杭外、學軍中學、杭高、富陽中學和蕭山中學這6所學校有推薦資格,而清華的“領軍計劃”,浙江只有19所重點中學有推薦資格,其中杭州4所。
但今年,由於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所以對學校的限制完全放開了,任何中學的高三學生,只要成績拔尖(北大為年級排名前1%,清華為年級排名前5%),都有自薦資格。
參與面廣了
但高中生普遍很冷靜
不過,錢報記者昨天採訪了幾所高中,大家的反映普遍還是比較淡定的。
比如杭二中,一直是北大、清華校薦的重點對象。去年,學校獲“2014年北大校長實名推薦”的名額是5人,獲清華大學“領軍計劃”的名額是2人。按今年高三有500多位畢業生算,能報名北大“博雅計劃”的學生,1%就是5位;能報清華“領軍計劃”的,5%則有至少25位。當然,額外加入“戰局”的人數也將大大增加。
但校長葉翠微並不願過多糾結于數字,“不管怎麼變,其實遊戲規則一點沒變,依然是百里挑一。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對此冷靜判斷,不要盲目頭腦發熱,要心平氣和地審視自己的實力。”
他指的實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絕對優勢,一個是比較優勢,“比如,你某一門學科特別強,沒人拼得過你,這就是你的絕對優勢,或者在總成績的橫向比較中,你比別人高,那就是你的比較優勢。”
“參與面是廣了,但刪選肯定更嚴格。”長河高級中學校長毛偉民更是直言不諱。按以往,長河高中是沒有北大、清華的校薦機會的,今年“計劃”變了,“我們肯定會有學生去報名,但也算不上什麼特別激動人心的消息。”毛偉民説,進入高三,經歷了那麼多次模擬考試,學生們對自己目標應該有了清晰的判斷,“多了一個通道固然是好,但也不用刻意去追求。能不能夠到北大、清華,還是專心衝浙大,他們心裏有數。”
毛偉民常跟同學們説,不論自主招生,還是三位一體,都別當成是捷徑,“只有你本身成績過硬,它才能賦予你更多的機會。”
初試時間
均錯開普通自招
有報名資格的學生多了,北大、清華又會怎麼選?據悉,兩校會組織專家對考生的報名材料進行初審,分為優秀、通過、不通過等幾檔。且兩校都規定,初審結果優秀者可免於初試直接參加復試。
北大一位招生老師透露,其實在初審時,也會對報名學生的省份和高中有所考量,“學校有個綜合評價系統,對近幾年來,各省份下所有中學每年考進北大的人數及在校發展情況,都有詳細的數據和分析。初審的時候,也會作為參考依據。如果某個學校近5年來考進北大的學生為零,那學生初審通過的幾率或許會低一些。”
同時,記者在兩校的簡章中發現,均未提及競賽獲獎要求,這對於沒有競賽獎項加身的尖子生來説,也可謂是一次爭取名校的好機會。
“當然,有學科特長的學生,可以參加普通自招啊。”該北大招生老師説。
清華領軍計劃和北大博雅計劃的初試時間,都與各自的普通自招考試錯開,考生可先後參加兩種自招考試。
如清華的普通自招初試是在6月10日,領軍計劃初試在兩天后進行。北大的博雅計劃在6月10日到11日組織測試,普通自招是在6月13日、14日開始。
獲得清華領軍計劃資格認定的考生,將在高考時享受降10分到60分錄取的優惠,部分特別優秀者可降至一本線錄取。北大博雅計劃的最高優惠,也是降至一本線錄取。(本報記者 徐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