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春節期間,圍繞壓歲錢歸屬權、使用權,孩子與家長之間少不了引發一場場大戰。
近日,重慶晚報讀者群裏,就有不少讀者抱怨,孩子們為了捍衛壓歲錢,或瞞或偷或藏,招數花樣百齣,幾個回合下來,家長幾乎招架不住。該打罵還是該放任?圍繞壓歲錢,這場父母收歸、孩子反抗的戰爭,讀者群中不少家長是過來人,他們提出了自己的化解招數以供參考。
第一回合
娃兒交壓歲錢還抽成,我把他們打了一頓
汪俊熙和汪俊涵是一對雙胞胎兄弟,還有半學期就要小升初,軍人出身的父親對兄弟倆管教很嚴。
汪先生從小教育兩兄弟,親友發給他們的壓歲錢,父母也要如數發給別人家孩子,一齣一進正好相抵,所以兄弟倆收到的壓歲錢都要交還父母。只有婆婆爺爺、爸爸媽媽給的壓歲錢才可以自己支配保管。
多年來,兄弟倆都乖乖遵從,如數上交。今年,看到其他小朋友壓歲錢都不用上交,兄弟倆心生羨慕,哥哥汪俊熙想出一個主意———從客人給的壓歲錢裏偷偷抽成。500元壓歲錢,抽200元自己留著,上交300元給父母。小伎倆得逞幾次,被精明的爸爸發現。
汪先生把兩兄弟喊來問,哥哥堅決不承認,弟弟低頭不敢説話。於是,他和妻子將兩個孩子分開審問。最終弟弟承認抽成,兄弟倆吃了爸爸一頓竹筍炒肉。
“憑什麼叔叔阿姨給我們的壓歲錢你們要收著,就該我們自己保管。”哥哥汪俊熙理直氣壯。“你們這是故意欺瞞。想要買東西,需要什麼,可以跟爸爸媽媽商量,不能用這種方式。”汪先生説。
第二回合
交是交了,娃兒每次偷偷拿一張回去怎麼辦
家住南岸區融僑半島的王慧在解放碑一家廣告傳媒公司上班,女兒萌萌今年上小學二年級,萌萌每年壓歲錢都是交給媽媽管理。“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給她辦了一張銀行卡,用來存壓歲錢,作為她今後的小金庫。”王女士説,她原本打算一直存到女兒18歲,到時作為生日禮物送還給她,現在這個計劃變了。
今年春節,萌萌收到近2000元壓歲錢,都是嶄新的100元、50元鈔票。女兒上交時,為避免與自己的錢混淆,也為讓女兒信任自己沒動她的壓歲錢,王慧都是當著女兒的面把錢放到臥室衣櫃抽屜裏。
王慧説,她從來不鎖抽屜,原本計劃過完年把錢存入銀行,卻發現錢一天天變少,“我把萌萌找來問,她老實交代趁我不注意時偷偷去拿,怕被發現每次只拿一張,拿去買吃的、玩的。”
這次事件讓王慧警惕。“原本想等她有能力管理壓歲錢時交給她,沒想到乖巧的女兒竟會偷偷拿錢。萬一因此養成偷錢習慣怎麼辦?”王慧決定,今年壓歲錢交還女兒保管,但約定要買什麼必須經過父母同意。
第三回合
娃兒説壓歲錢就該我自己用,你們有義務養我
16歲重慶男孩諾諾,春節珠海之行可謂賺得盆滿缽滿,親戚和父母給的壓歲錢足足有7000元之多。
諾諾媽媽告訴重慶晚報記者,每年春節兒子收到的壓歲錢,她都存了起來,用來給兒子購買一些學習和生活必需品。今年的7000多元,她又開始計劃:“開學了,你要買……”
話還沒説完,諾諾就接過話頭:“這些壓歲錢是給我的,又不是你們的,都該歸我自己用。”
“那你平時需要買的東西怎麼辦?你自己買嗎?”媽媽疑惑問道。
“你們給我買唄,我是你們的孩子,你們就有義務撫養我。”兒子的話噎得當媽的一句話也説不出來。
“也許孩子大了,是該給他金錢支配的權利。”和丈夫商議再三,夫妻倆決定,把這7000元使用權交給孩子。只要不拿去亂花,就應該支持兒子每一步長大所作出的決定;對於兒子所説養他是義務,媽媽也決定,讓孩子跟爸爸去上班一天,體會父親辛苦,體會養他的不易。
貴州省惠水縣民族中學高三年級班主任 吳朝慧
錢你管到娃兒拿個本子記賬監督
我兒子今年剛上初一,以前也幹過汪家兩兄弟同樣的事,發現後我並沒有打罵他。給別人家小孩發壓歲錢時都會當著他面給,當他收到這個小孩父母給的壓歲錢時,我就告訴他:“你看,你收到了別人的壓歲錢,我們同樣也要轉發給別人的小孩。壓歲錢還是你的,爸爸媽媽只是像銀行一樣,幫你暫存。你可以自己製作一個賬單,記錄你的壓歲錢數目。需要用錢時,跟爸爸媽媽商量,我們負責支出。”孩子長大後,漸漸渴望擁有一些權力,得不到時可能會設法滿足他們的支配慾望。當兒子自己製作了一個小賬本,得到權力後他很滿足,再也沒有謊報。
北濱路華潤中央公園居民 楊春燕
帶她去銀行,讓她親自把錢存起來
我是一名會計師,女兒去年剛考上大學,在同學中是有名的富婆。因為她養成了很好的理財習慣,高中畢業時就有幾萬元小金庫,這都要歸功於壓歲錢管理。
女兒小時候壓歲錢都是交給我們,上小學時,我發現她不樂意上交了,也曾發現她趁我不注意偷偷到櫃子裏拿錢。意識到問題嚴重,我給她辦了一個銀行存摺,可以看見每筆明細,交由她自己保管。然後,我帶著女兒讓她親自去存錢,她很享受存錢的成就感,漸漸養成了節約好習慣。三年級時,我又告訴女兒,存在銀行裏的錢可以有利息,於是她把壓歲錢拿出來全部存一年定期,活期存摺卡則每月存一次剩下的零花錢。定期期限到了,只把利息取出來,本錢又連同這一年的壓歲錢和活期裏積累的零花錢再存定期。
重慶郵電大學畢業生 李丹陽
當年那些壓歲錢,都變成我的創業基金了
我去年大學畢業,現在已擁有一家公司,主要做英語口語培訓、留學諮詢,第一筆創業基金用的就是積累下來的壓歲錢和零用錢。
我老家在四川,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小學時,每到假期爸爸就帶我參觀他工作的地方,體會他上班艱辛。我理解父母難處,得了壓歲錢都交給他們,用來交學費、買學習用品。到了初高中,男孩子難免叛逆,認為撫養我是父母義務,不該用我的壓歲錢支付學費。
爸爸跟我説:“沒錯,未成年時撫養你是我們的義務,我們願意也有能力支付你的學費。當你滿18歲成人了,從法律上來説我們的撫養義務已盡,你該怎麼辦?壓歲錢可以你自己管理,教育費用可以不動你的,但你要會管理,把壓歲錢存起來。今後成人了,想出國、旅遊或創業,至少有一筆基金。”
現在我成立了自己的小公司,第一筆創業基金用的就是這筆壓歲錢。
專家説法
壓歲錢大戰也是權利之戰
家長可適當放權
重慶交通大學教授、重慶市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高級專家廖桂芳認為,如今壓歲錢已演變成家長與家長間的變相饋贈,多少存在禮尚往來性質,家長可以讓孩子理解這層含義。雖然壓歲錢是給孩子的,作為監護人,家長有權幫助孩子管理、支配。
廖桂芳表示,孩子錶現出的抗議其實更多是在爭取自己權利,渴望從大人那裏得到更多支配權。家長可以適當放權,比如放開壓歲錢使用權,將大份資金作為教育理財資金,告訴孩子這是他今後的教育費用,小份交由孩子自己管理,同時約法三章,使用要經過父母同意。
廖桂芳認為,家長應從小引導孩子,壓歲錢並不是暴富的途徑,而是一種傳統禮節。過多的資金容易助長孩子不勞而獲心理,未勞動就獲得一大筆錢,會讓孩子覺得賺錢很容易,不利於養成節儉習慣。(重慶晚報記者 吳娟 王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