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日前公佈。今年,“幼升小”、“小升初”仍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其中,“小升初”特長生招生增加了區級審核,項目要向傳統文化傾斜,且比例不得超于去年。加上各區縣打出的“對口直升”、“優質資源重組”等組合拳,今年的教育改革步伐無疑會邁得更加深遠。
每年入學季,都是家長們最焦慮的幾個月,無論“幼升小”還是“小升初”,家家都想讓孩子上所好學校。然而,在優質教育資源尚不均衡的背景下,相當一部分家長還只能將其當成一種夙願,而少數家長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更加劇著人們的擇校焦慮。可以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打破“擇校熱”“擇校難”已勢在必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最大限度實現優質學校“數量與質量”雙增長。
就本市來説,今年東城區安外三條小學與171中學、北新橋小學與東直門中學、景泰小學與文匯中學成為對口直升,西城區裕中小學等12所小學畢業生中將有30%符合條件學生直升優質中學,海淀區、朝陽區也在著力擴大九年一貫制學校範圍。與此同時,通州區將加快引進北京二中、首師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名校舉辦學校……想象一下:一齣家門,就有學上,而且有好學上,這不正滿足了家長們的心願嗎?
讓就近入學成為首都義務教育的新常態,這的確是本市教育改革的初衷。當然,改革紅利不會一下子惠及到每一個人,普及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有家長擔心:家門口的普通校會不會只是挂了一個優質校的牌子,換湯不換藥?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質疑:改革“削峰填谷”,會毀掉高端優質教育資源。應該説,改革勢必觸及傳統觀念和原有利益格局。但正如市教委有關負責人所表示的:作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供應方,本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既非“削峰填谷”,也不在於一味強調區域和學校之間軟、硬體的簡單均衡、差異縮小,而在於滿足學生和家長對優質資源的消費吸收,更多地關注其“實際獲得”。
春節過後,新公佈的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將正式實施。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中,繼續擴大優質學校的服務範圍、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好九年學,仍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