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多才多藝的男人,中學時練過體操,參加縣裏的籃球比賽獲得過“最佳運動員”稱號。但惟有對音樂,這麼多年來一直不離不棄。
“痛苦的時候,是音樂給了我力量。”他説。他曾在中學教過音樂,也去大學接受過音樂培訓,但終因沒有一紙文憑,加上聲帶因勞累嚴重受損,最後自己申請,到竹園鎮小學教書。
那是一段內心痛苦的時光,“我丟失了聲音,迷失了方向。”他説。直到有一天,他覺得再不將喜怒哀樂從身體裏釋放,長期下去必將積勞成疾,於是,他又操起琴,甚至組建過一支教師樂隊,在歌聲中重新找到快樂之源。
汶川大地震後,王黎明的二胡被壓在廢墟中[11]?。八月份復課後,他發現孩子們悄然起了變化。從前,他們是唱著歌,走在鄉間田埂路上的,“每天早上我聽到歌聲,心裏都一陣欣喜。”王黎明説。但地震後,田埂上的歌聲消失了。
沉寂終於在中秋節那天被打破。學校裏收到了一批月餅,王黎明帶著孩子們唱了一首《感恩的心》,“那一天,大家心情都特別好。我突然想通了,我們幹嗎要悲傷地活著?我們身邊還有溫暖,溫暖就是信心。”
從那天起,他對孩子們説:“你們應該大聲地唱,在田埂上,在家裏,唱給鄰居聽,唱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他們心情愉快了,才能把家建設得更好。”
他自己更是&&唱。就在上周,他做了個“驚人之舉”——在鎮中心的板房區裏,專門搞了個“鼓房”,每天早上和晚飯後,王黎明都要去那敲敲爵士鼓。
昨天晚上七點,節奏激烈的鼓聲又在板房裏響起。這是竹園鎮最大的活動板房區之一,住著幾百號人。王黎明的鼓聲,引來眾人觀望。
敲得興起的王黎明表演起了“爵胡”——這是他獨創的藝術,他頭戴的圓帽上,固定一個弓形錘,一邊手拉二胡,一邊用弓形錘擊鼓,自己相當於一個小小的樂隊。
“我們以前的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的。”一旁的鎮幼兒園老師黎以菊嘖嘖感嘆,説地震前,大家晚飯後聚集在火車站前的廣場上,跳兔子舞、32步,“哪像現在,住在板房裏,看完電視就睡覺,連牌(麻將)都不打嘍。”
“王老師,你搞個樂隊,再把大家的娛樂生活搞起來嘛。”黎以菊的這番話,引來眾人一陣大笑。
“好啊,不過你現在要給大家跳個舞。”王黎明逗她説。
“跳就跳。”黎以菊把外衣一脫,擺了個架勢。
王黎明一曲《掀起你的蓋頭來》,40多歲,身材明顯發福的黎以菊扭扭腰肢,甩甩頭……她曾教過舞蹈,動作有模有樣,引來眾人一片喝彩。
“今天晚上你最美。”跳完後,王黎明豎起拇指誇她。黎以菊聽後,笑得前俯後仰……
他的演奏複雜:王黎明的“爵胡”組合共有大大小小的樂器二十余種,重達六七十斤。
他倔強:竹園小學校長霍俊明説,王黎明從不把音樂課當“豆芽課”,如果有老師佔了他的課,他一定會要回來,補上。
他執著:王黎明每天早上6點到7點練習“爵胡”,從未間斷。
他影響:王黎明的創新精神已經影響到其他老師,有老師已經將多媒體引入到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