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上海徵收房産稅是真是假?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3日 09: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務院4月17日發出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的通知以後,一些地方政府陸續公佈了調控本地房地産市場的細則規定。5月12日有報道稱,上海日前召開有各區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領導參加的通氣會,討論上海樓市的調控細則,其中包括房産稅徵收辦法。這條來源於某財經大報、高挂于各大門戶網站的新聞透露説,上海的細則最快將在本月公佈,而上海旨在對住房保有環節徵稅的房産稅徵收也將在細則出臺後正式啟動。

    在此次力度頗大的樓市調控中,關於利用稅收杠桿調節市場的呼聲一直很高,卻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無論是國務院的規定還是一些地方已經出臺的細則,基本上都是在強化銀行信貸上動腦筋,類似北京市規定購買第三套房不予辦理産權證的規定,已經被輿論指責為突破市場經濟底線,有回到計劃經濟老路的嫌疑,但也沒有在提高稅收或開徵新稅上做什麼文章。考其原因,顯然是在這方面存在著地方政府難以突破的限制。

    現在有一種説法認為,類似徵收物業稅需要經過全國人大討論,程序繁複,而如果換一個名稱,比如這個報道中所説的“住房保有稅”,或者像前一時期流傳過的重慶擬徵收而已被重慶官方否定的“特別房産稅”,就可以繞過這個環節,直接啟動徵稅了。這種説法顯然缺乏法律依據,類似物業稅這樣的重大稅收項目,需要經過人大討論,它將有利於規範政府工作。如果政府為了繞過這一必須的法律程序而設置另外的名目來徵稅,就構成對法律的破壞。在這方面,上海並不是法律的“特區”,在中央政府沒有明確的法律授權的情況下,上海市政府應該是沒有權力開徵住房保有稅的,因此,儘管這條報道很吸引眼球,卻疑似一篇假新聞。

    一個明確的事實是,儘管我國房地産行業已經有了名目繁多的稅收,並且已經成為推高房價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地方政府對進一步增加房地産方面的稅收,一直是懷有強烈的衝動。但是,它是否能夠起到壓低房價的效果,卻令人懷疑。以上海來説,由於多年來在商品房建設方面取得巨大的發展,相形之下由政府投資的公租房建設的規模實在太小,導致上海的房屋租賃市場基本上由私人主導,在大量外省打工者涌進上海的背景下,房屋租賃市場一直供不應求。儘管政府對房屋出租者徵收了營業稅,但這並沒有改變業主出租房屋的行為,他們沒有必要為了規避這部分稅收而將房屋低價拋售。顯然,如果對業主再行徵收住房保有稅,業主可以提高房租,輕而易舉地將這部分稅收轉嫁給租賃者。這樣一來,政府固然得到了增加稅收的好處,只是這部分稅收是從房屋租賃者那裏得到的,業主只在其中起了一個轉手的作用。試問,這樣一種格局到底對誰有利呢?

    這條報道説,上海擬開徵的住房保有稅,計稅基礎為評估價而不是房産成交價。這樣一來,就暗藏陷阱。我國的房産評估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缺乏誠信基礎上的市場競爭,許多評估機構還有政府背景,政府為了多收稅收,完全可能利用其對評估市場的操控抬高房産評估,它的直接結果是導致房屋租賃者承受更重的稅負,並且累及一些改善型的業主,這顯然不應該成為此次樓市調控的方向。

 

責編:趙春曉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