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香港義工阿福的“最後一槍”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20日 1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1+1

    進入到玉樹震後第六天的時間了,黃金救援的72個小時早就已經用盡,但是人們仍然堅信生命的頑強。被壓在廢墟下的生命在盡最後一絲努力堅持,廢墟外的人們在盡全力搜救,今天生命的奇跡仍在上演。今天上午11點10分,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隊四川礦山救護總隊,在距離玉樹縣城20多公里外的郊區新寨村執行搜救任務時,得知兩名倖存者被埋壓在廢墟中無法營救,救援人員立即奔赴現場,將68歲的藏族老阿媽俄金措毛和年僅4歲的彩央巴吉從廢墟中救出。

    主持人:有一位志願者説,如果我們為公益而死,那這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再一個就是新生的這些面孔。我不知道你怎麼看阿福?

    白岩松:其實一直有這樣一個説法叫“最後一槍”,這是軍人常用的。在一場戰爭中,如果我是被這場戰爭的最後一顆子彈擊中叫“最後一槍”,那是一個軍人莫大的榮光,因為從此和平到來了。

    我覺得這跟剛才阿福所説的話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其實,也許很多人知道了阿福的故事,也許很多人是剛剛知道。其實阿福並不是在地震之後去的,4月8日的時候,他作為一個常年做義工的人,包括汶川大地震也是志願者,他來到了玉樹。4月8日來到玉樹,去孤兒院當志願者。當大地震發生的時候,他已經安全了來到了院子裏頭,但是當他得知有3個學生和一個老師,從某種角度來説還在正在倒塌的樓房裏的時候,他又衝了進去,結果最後在余震當中不幸遇難了。

    這樣一個志願者,平常他在香港的生活其實並不是很富裕,他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他跟身邊人説的最多的話是“我做得很少”,但是作為我們來看,他已經做得很多很多了。

    今天一天我也在想,其實,我覺得阿福給了我們一個最大的啟示,作為一個志願者並不一定是在大事件當中,其實更需要的是在在365天當中,我們都去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志願者。我們不能是,身邊有老人需要扶持的時候我們沒有,身邊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沒有,但是如果要是奧運會或者世博會需要志願者的時候我們都去了。是需要,但是更需要的是,日常的日子裏去做普普通通的志願者,這樣撐起的這個社會,我覺得才是更符合志願者這樣一個題中應有之意。

    當然,奧運會和世博會的志願者也非常棒,但是如果這種志願精神能演變成一顆又一顆志願的心,回到365天的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和角落裏的話,生活該是什麼樣,我希望這是阿福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産。


 

責編:任釗奇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