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25日 09: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1+1
地溝油從我們的餐桌上流了出去,轉了一圈又流了回來,這做到了循環利用,也做到了綠色經濟,但是這個“綠色”是活活把人氣綠、嚇綠。
如果有學者做了這個一個比方,他説我們吃的每十頓飯裏面,就有可能一頓是用地溝油做的,聽了這樣的比例之後,您會做何感想呢?
主持人:如果我是教授的話,我就會問他,既然你質疑我的話,説我的數字不對,那你告訴我正確的數字是多少。
白岩松:是。這就是我們現在,不管是記者,包括相關的這種專家學者,在積累了大量的採訪,或者説相應的這種科學數據,然後進行相關推論的時候,社會上應該引起這樣一種關注,而不是反的。什麼樣的一種關注呢?不能質疑質疑者,因為的確,如果質疑質疑者的話,質疑者他不是,第一,記者他不是公檢法,他很難獲取全部的資訊,掌握大量的證據。作為科學家,他不是一個全國部門的領導者,他只能做武漢,或者説局部地區,並且根據一些數字來進行推論。
我在想這樣的話,管地溝油的時候不太認真、不太較真,但是在質疑教授的時候是絕對認真、絕對較真的,而在絕對認真和絕對較真面前的時候,教授所談的這個話語是有問題。我覺得社會應該形成一種不能質疑質疑者,而是應該反過來,拿出證據證明他是錯的,或者説他是對的。如果你認為他是錯誤的、有問題,請你拿出證據來説他是錯的,我覺得這不就形成了一種社會良性的互動嗎?
尤其請注意,記者和學者如果質疑的問題是涉及到公共利益,健康、安全等等因素的時候,更不能反過來質疑質疑者的這種數據。他的確拿不出一個準確的(數據),如果要質疑他,一質疑他就得改口,因為的確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科學性。
主持人:因為教授質疑的是到餐桌上,跟我們每一個人吃的東西相關的東西,這叫“民以食為天”。按説不管他提出是一個多麼站不住腳的數字,我們都應該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白岩松:所以這時候我就覺得,我們沒必要去追究教授的這種改口。有他個人各種各樣的因素,剛才我們也談了,既有他自身的這種壓力,如果回到科學本身的話,的確還不是那麼百分之百地無懈可擊。
從政府相關部門的角度來説,在這篇報道以及相關的數字出來,不管説改沒改口。但是行動也出來了,你比如説要求各地都在進行這種監督,包括歡迎群眾的舉報等等。
另外,已經揭開了這個蓋子,全社會會去關注這個問題。我看了一下,全國很多的媒體,不斷東南西北,也都在關注這一個話題。我覺得這形成了一種良性的轉向,我們該感謝這個教授,也該感謝有關部門這種快速的行動。同時也會去思考一個問題,比如説有一個副教授説,我們説不管200萬還是300萬噸,有這樣一個數字是明確地擺在這裡的,我們每年進口的食用油和自己銷售出去的食用油總量,比市場上用的食用油總量是要少很多的。多出來的這幾百噸油請問是哪兒出來的?我覺得這裡沒有涉及到“1、2、3、4”的數字,但是它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嚴重的警告,我覺得我們應該去仔細地思考和監督,多出來的這幾百萬噸油哪兒來的。
責編:任釗奇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