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26
沒有互聯網的日子
  •   互聯網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商用以來迅猛發展。如今,中國網民規模已經是全球第一,數字經濟規模總量躍居全球第二,網絡零售全球居首。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沒有電商、沒有聊天軟體、沒有共享單車......在那互聯網還沒普及的年代,人們的生活又是什麼樣子呢?
  •   上世紀80年代,孩子們放學後在一起翻跟頭玩耍。沒有手機與電腦,那時,孩子們放學後都喜歡在戶外與小夥伴一起玩耍。  視覺中國
  •   上世紀80年代,文化娛樂活動相對單調,交誼舞在年輕人中很流行,成為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大興安嶺林區,工餘期間,在山裏公路上跳交誼舞的男女青年。  視覺中國
  •   上世紀90年代,街邊檯球曾經風靡一時。檯球桌擺放在街頭,隨處看見。  視覺中國
  •   1994年,陜西漢中,賣呼啦圈的商販。呼啦圈熱曾經席捲大江南北。在很多人家,呼啦圈成了家庭引進的第一件健身器械。  視覺中國
  •   1996年,北京故宮北墻外,健身的人們。在那個年代,運動是人們喜歡的消遣方式,健美操等運動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一種時尚。 視覺中國
  •   相比如今在互聯網的衝擊下艱難維生的實體書店,在互聯網時代之前,書店可是異常紅火。特別是暑期,書店書架前人頭攢動,席地而坐的讀者隨處可見。 視覺中國
  •   在那個沒有共享單車,沒有網約車的年代,家家幾乎都有自行車,中國堪稱“自行車王國”。 視覺中國
  •   南沙守礁官兵收到親友來信,引起一片歡騰。如今,在互聯網的浪潮下書信時代已經漸行漸遠,而在當時,書信是與遠方親友交流的主要方式。 視覺中國
  •   80年代流行的卡座式收錄機。在80年代,這種卡座式的錄音機最為時尚,有年輕人穿著喇叭褲扛著這樣的錄音機在街上走來走去,賺足了回頭率。 視覺中國
  •   “影吧”曾是人們的時尚去處。在那裏,大家可以看電視,也可以看VCD等。VCD影碟機曾紅極一時,買碟和租碟看電影的生活,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 視覺中國
  •   報紙和雜誌曾經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書報亭遍佈城市大街小巷。互聯網的到來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轉變,書報亭如今已經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視覺中國
  •   商場裏出售的彩電。上世紀90年代,彩電逐漸普及,看電視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的重要娛樂項目。 視覺中國
  •   鄭州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公用電話廳內,很多人在使用IC卡公用電話給家裏打長途電話。在十五六年前,公共電話亭曾火爆一時,有張IC卡是一件很方便的事。 視覺中國
  •   21世紀初,一名大額儲戶在全副武裝的保安保護下取款。在沒有網銀轉賬年代,儲戶存取款都需要到銀行櫃臺辦理,既不安全也不便捷。  視覺中國
  •   乘客在鐵路上海站春運售票大賣場連夜排隊購買車票時的眼神。在沒有電話、網絡訂票的年代,各大城市火車站、汽車站每年都要在站前廣場上設立多個臨時售票廳,開設多個臨時售票窗口,滿足來自各地務工者購買春運車票的需求。 視覺中國
  •   21世紀初,在中關村電腦節上看電腦的人們。早在20多年前,中國一些城市就掀起過家用電腦熱潮,那時的電腦還不能“網上沖浪”,但依然給人們帶來了時尚震撼的新奇體驗。 視覺中國
  •   21世紀初,下班時分的中關村路口。中關村曾是國內最大的消費電子集散中心之一,但隨著電商的興起,使得傳統實體店面遭受衝擊,象徵著實體IT賣場産業巔峰的中關村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視覺中國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