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連日來,霧霾天氣籠罩中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來勢洶洶且勢頭不減。大霧造成較為嚴重的空氣污染,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佈平臺顯示,12日,北京、河北、山東等多地空氣質量達嚴重污染,PM2.5指數直逼最大值。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霧霾天氣中攜帶的細小顆粒物對人體傷害極大,其中,PM2.5可直接進入肺部和血液。[詳細]
PM2.5濃度居然能上千,腦海裏忽然出現一個詞:空氣質量災區。前些天,氣溫太低,感覺冷空氣像是境外敵對勢力;這兩天,霧霾太臟,發現冷空氣才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街頭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此時最愛植物大戰僵屍裏能吹散大霧的三葉草。
此時此刻,星爺若在,會不會來上一段:標哥新鮮空氣是把新鮮空氣裝在易拉罐中,源於天然絕無污染,不須冷藏,也沒有防腐劑,打開蓋子對著鼻子深吸三口馬上就可以感受到心情舒暢、頭腦清醒……實在是居家旅行必備良藥!請認準:黃色或者綠色的。
中東部連遭霧霾天氣,網友調侃“厚德載霧,自強不吸”
公共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各地政府是否有緊急預案,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公共健康安全?空氣污染突破一定限度後,應叫停一切有組織公共戶外活動,為公眾提供必要保健指導,發放口罩,為清潔工、快遞員、交警等提供勞動保護。美國空氣在訴訟中逐漸變好,對中國是否有借鑒意義?
高樓來了,大樹沒了。小區來了,綠地沒了。工廠來了,小河沒了……世界怎麼來的我們不知道,但是這樣發展下去,世界怎麼沒的,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不能迷信GDP的高歌猛進,仿佛一切陽春白雪,而生活質量其實還是下裏巴人般的危險。
當一個或多個區域24小時AQI指數達到500則為極重污染日。在極重污染日,施工工地停止土方施工,冶金、建材、化工行業的污染減排量上升到30%,在京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停駛公務用車30%。
霧霾天氣,人人都是受害者。那反過來説,減少霧霾發生,大家都可以出一把力。比如政府的環保政策要真正硬起來,落後産能必須淘汰出局。比如城市建設要換換思維,可不可以多些綠地,少來些鋼筋水泥。再比如黨政機關作出表率,少開公車,有車族都來響應,大家一起減少尾氣排放。霧霾籠罩之下,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既然是同呼吸,那就共責任。喜歡蔚藍天空和新鮮空氣嗎?就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吧。
一場水污染會引發全城搶水,一次暴雨天氣會使政府和民眾如臨大敵。可同樣是種污染和災害,空氣污染卻是截然相反的景象。這反映出的,有民眾對於空氣污染知識的匱乏,更有空氣污染應對觀念的滯後。空氣污染的治理是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只盯著未來治理目標,而忽視現實的污染威脅,那麼公眾的健康,將成為這個過程中的犧牲品。空氣污染的治理,可以慢慢來,但民眾的健康保護,卻是最緊要、最現實的問題。作為政府,應把空氣污染當成一種“災害”,盡全力應對,當好公共健康安全的守護者。
污染是自由流動的,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對浩蕩的車流、高聳的煙囪、飛揚的煙塵,我們再也不能熟視無睹,以為不在自己家門口就沒事。PM2.5的危害,已經像無孔不入的霧氣一樣,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有研究更是指出,近年來PM2.5污染的高發和加重與煤炭消耗量的急速增長有直接關係。儘管北京、廣州等城市已經成為煤炭總量絕對削減的先行者,但獨個城市的單打獨鬥已不足以應對區域空氣污染擴散的嚴峻現實,PM2.5污染的重災區尤其應該啃下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這塊硬骨頭。
北京是首都,也是全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一句“習慣了”,反映出市民長期身處空氣污染之中的自嘲和無奈。 [詳細]
每個人都是污染排放的“貢獻者”,一句“習慣了”反映出市民已對空氣污染麻木,缺乏防護意識和減少污染排放的自覺。 [詳細]
陰霾天氣跟風沙天的不同在於污染問題,陰霾天氣的細小顆粒裏帶著各種各樣的如惰性氣體、重金屬離子等化學成份,進入到人體以後會導致各種疾病,包括腫瘤的發生。根據專家推測,到了2033年中國肺癌人數將會呈現一個井噴的狀態,患病人數將會達到1800萬,相當於整整上海的一個人口基數。這個數字並非聳人聽聞,肺是隨時隨刻要跟外界交通的最大的器官,每分鐘就要呼吸20次,所以,要想阻止這個預測成為現實,全社會都要積極行動起來。
現在大家為什麼都關注PM2.5?這正説明市政府有些舉措已經把PM2.5到PM10的這些粗粒子解決掉了,首先是封閉工地、硬化路面、綠化,不讓黃包車進入五環,柴油車禁止進入四環,取消燃煤等等。我們現在治療不了的是,比如汽車排放的尾氣這種氣態的,或者更小的粒子,不僅我們自己本身排放,周邊也有排放,大的粒子傳不過來,小的粒子是可以向外排放,也可以周邊聚攏過來的,所以PM2.5的解決方案不是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單位能解決的事。
從大的方面説,産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是必由之路。PM2.5等污染物的治理,難就難在需要綜合手段,實現多項污染物協同減排。污染治理是一個多環節密切咬合的鏈條,只要有一個環節掉鏈子,PM2.5減排就會受影響。同時,大氣污染呈現區域性特徵,必須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來應對。我們一定要認識到PM2.5治理的長期性、複雜性。如果措施到位,在“十二五”末會有所降低,但是要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還有很大難度,需要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