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電動車上牌照,你準備好了嗎

    在市面上掏幾千元錢買電動車,到車管所辦非機動車牌照,無論你是年輕人還是老人,都可以駕駛電動車上路。但從9月1日起,《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新國標正式實施,時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過40公斤的電動車被作為輕便摩托車而納入機動車管理範疇。新國標實施後,交警部門將對符合機動車標準、同時具有工信部及公安部機動車公告的産品受理註冊登記,駕駛者要辦理上牌照、考駕照、買保險等手續後才可以合法上路。 [詳細]

眾説紛紜

民警

電動歸屬機動的範疇是大勢所趨

上了牌照和保險,起碼規範了,安全有了保障。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動車速度肯定是越來越快的,電動屬於機動的範疇是大勢所趨。

生産和銷售才是限制的根源

電動車造成的交通事故很多。但是應該從根源抓起,就是在生産、銷售端嚴格控制,而不是簡單的限制使用者。

網友
網友

開電動車的人絕大多數負擔已經很重了,這樣更增加了他們的負擔,還會造成執法者與普通民眾的直接對立。應當從生産廠家入手限制速度,從汽配修理店著手嚴禁任何非法改裝,並對於飆車行為依法予以嚴懲!

新國標正式實施,“超標”電動車將被納入機動車管理範疇。

電動自行車上牌、買保險確實有助於對部分電動車的管理,但是我覺得目前有兩大問題:第一,目前交通自動監控技術對以塑料為主要構件的電動自行車不起作用,闖紅燈也不會觸發拍照;第二,大量電動自行車跑上機動車道,一群“肉包鐵”,著實帶來更多交通壓力。

醫師
網友

電動車“高速”上路害人害己

如果仍然認為電動車是自行車替代品的,當限制車速,否則應以機動車標準管理之。速度如此之快,結構和部件如此脆弱的車上路實在害人害己。

執法要嚴 對電動車不能縱容

有法可依是一方面,執法不嚴是大問題!在路上總是只抓汽車,對於自行車,電瓶車,行人總是縱容!一再的縱容!

公司副總

熱點回應

標準要有合理性,要與時俱進

根據現有的狀況,90%以上的電動自行車都將被劃入“超標”行列。以平均計算,現有電動車電池約20公斤,電機約7公斤,車架約15公斤,不計腳蹬、車筐以及外殼等的重量都已超標。然而,電動自行車的標準卻是“10年一貫制”,沒有變過。但事實上,電動自行車的時速標準在美國是32公里,歐洲25公里,日本是24公里,只有中國還是10年前的標準。

——魯中晨報

安全靠的不是考證

新國標的出臺初衷是好的,但當大部分車被卡掉後,標準能否徹底貫徹更應是考慮的問題。納入管理是好事,但能否讓各部門真正管得徹底、真正杜絕隱患?如果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道路擁堵,或者出爐安全合理的交通工具,僅通過出標準或者強行替換只能是一刀切,傷了大批有需求的群眾。安全靠的不是“刷”車,更不是考證,而是滿足最基本的出行訴求。

——劉文思

電動車劃歸機動車管理靠譜麼?

更好的加強電動車企業的管理要比直接限制電動車使用者更可行更可靠,比如將電動車企業所生産的電動車分層次的劃分標準,從時速二十公里以下到説三十、四十、五十,不同速度劃分不同層次,從而給消費者一個選擇的權利,選二三十邁以上的速度,就要考證就要劃歸機動車,二三十邁以下的購買者可以按自行車的管理方式實行,這樣的措施可能更受百姓的歡迎和接受。

——王慶永

觀點PK

支持 45963 支持,規範駕駛,能夠減少安全隱患。

電動車數量多,管理不規範,超載、違規等現象嚴重,是城市交通中不可忽視的隱患。此舉使路人的出行安全多一層保險,還能增強電動車駕駛者的交通安全知識與意識,對雙方都有好處。 [詳細]

支持 45963 反對,強制上牌照不是便民之舉。

輕巧、便捷是電動車的優勢,因此為大眾所青睞。如果強制為其上牌照、辦保險等,複雜的程序操作和花費令市民望而卻步,著實不是便民之舉。此外,電動車上路也會增加城市原本擁堵的道路負擔。 [詳細]

支持,規範駕駛,能夠減少安全隱患。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反對,強制上牌照不是便民之舉。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調查話題:新國標能否讓電動車安全起來? 調查人數: 24536

你認為目前的電動車出行存在哪些問題?(可多選)

  • 超載現象比較常見
  • 車速較快,經常和機動車、行人搶道
  • 不遵守安全交通法規,想停就停,想拐就拐
  • 駕駛人員安全意識不足,交通安全事故頻發

電動車新國標會對你的出行帶來影響嗎?

  • 是的,我的生活中經常用到電動車
  • 不會,我通常選擇其它出行方式

倘若“超標”電動車須辦駕照落實,你會選擇怎麼出行?

  • 會按照規定辦理駕照、保險等,快捷才是最重要的
  • 選擇“不超標”的電動車或自行車出行,避免麻煩
  • 我不騎電動車,更青睞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

往期回顧

網友留言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