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異地高考,指日可待?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對於被社會廣泛關注的“異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確規定,給各地定出最晚時間線:各地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同時要求北京、上海等流動人口集中的地區防止“高考移民”。[詳細]

眾説紛紜

教育機構

這需要一個過程

雖然國務院出臺了這個要求,並要求年底前出臺各地的相關政策,但何時執行,如何執行,如何分步執行,還需要一段時間。不會全面放開,更不可能無條件地放開異地高考,會給本地考生一個逐步適應的時間和過程。

兒女是“希望”啊

某省的做法是異地參考的學生錄取分數線按原籍,我認為,這也是辦法,最起碼是積極的!兒女是老百姓的“希望”呢!

網友
評論員

解決這一涉及上億流動人口公平教育權利的問題,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意識到,只有為每個孩子提供自由、公平、公正的教育競爭環境,才能使社會更加融合,未來更加和諧。

“異地高考”終獲批,你怎麼看?

我在南京讀完小學,以我當時優異的成績完全可以上南京的名校,卻因為當時沒有戶口回到浙江讀初中,當年也就12歲,我一個小女孩離開父母回到浙江,之後性格脾氣大變,我在南京土生土長,對南京的想念從未停過 。

網友
網友

我希望我的下一代能實現

我也是一個異地生活的一員,我的後代也會隨著我們一起在異地生活。現在社會在提倡和諧發展,用寬容的心去接納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讀書考試?我希望我的下一代能實現。

如何有效實現異地高考

如何保證北京、上海當地考生的權益,怎麼在中間做到一種平衡;怎麼防止一些“高考移民”混水摸魚;這是一件相當考量政策智慧的事情。要想徹底解決異地高考背後的問題,教育資源和政策的分配是我們不容回避的一面墻壁。

記者

熱點回應

給異地高考改革支一招

我認為探索建立“統一測試+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試招生體系,所有學生可不分戶籍選擇參加自主招生統一測試,學校結合統一測試成績、考生中學成績、考生所在地區教育因素綜合評價,進行錄取。另外,對於高職高專院校,實行“申請入學、註冊入學”的方式,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都可自主申請。

——安博

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多元化渠道

異地高考的制度設計是以戶籍改革與發展為依託的,可能會要求進城務工人員滿足一定條件。從長遠看,解決這一難題,通過“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考改革,形成面向廣大隨遷子女的、更加多元化的社會流動渠道。相信各地會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合理的政策,有利於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就讀問題的。

——于海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智慧和魄力

全國考生一起公平地享有高等教育資源,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一環,而解決隨遷子女考試問題,只是這條道路上的一小步。改革本來就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過程,制度由不公平走向公平,勢必影響既得利益格局。因此,改革不僅需要智慧和見識,更需要勇氣和魄力。我們從不奢望可以一蹴而就,而要設定一個循序漸進的“門檻”。

——拈花傻笑

觀點PK

支持 45963 會,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如果政策允許,我會盡力為了讓孩子有機會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搬遷到異地。這樣孩子也不用跟家長分離,能安心學習,爭取到更好的讀書機會。 [詳細]

支持 45963 不會,家庭穩定更重要

遷移異地成本很大,家庭會因此産生波折,家長和孩子都需要花時間和精力來適應,而且孩子在學習上是否能跟進,這都會影響他(她)的健康成長。 [詳細]

會,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不會,家庭穩定更重要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支持 0 視家庭條件和孩子的情況而定

如果家庭遷移異地的條件成熟,孩子的適應能力又強,還是會考慮帶孩子到教育條件更好的地方。畢竟孩子的明天很重要。 [詳細]

視家庭條件和孩子的情況而定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調查話題:異地高考,全民的期盼 調查人數: 24536

你是有異地隨遷子女的家庭嗎?

  • 不是
  • 在異地,還沒有子女

如果你的子女能異地高考,你覺得最大的好處是(可多選)

  • 孩子能順利準備高考,不必為不同地方的教學方法苦惱
  • 家長能在身邊陪伴孩子,照顧孩子生活,不用牽掛擔心
  • 高考更加公平,有利於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上大學
  • 其他

你認為如何讓異地高考政策更好地落實?(可多選)

  • 地方政府應出臺明確的異地高考政策,儘快實行
  • 地方學校要有招收隨遷子女的招生比例
  • 相關部門應該做好管理和監督的工作
  • 其他

往期回顧

網友留言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