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今年的七夕節,你打算怎麼過?七夕節,能否等同於“中國情人節”?如何繼承與發揚七夕節傳統文化?[詳細]
中國的七夕原本是淒美的,和商業促銷根本不搭界,留點兒含蓄的美吧!
又到七月初七,你眼中的七夕是什麼?
七夕是中國人民表現明媒正娶,鍾情忠義,一夫一妻,長相廝守,重視貞潔的傳統節日,絕不是當下嘩眾取寵的商業策劃和宣傳,也不是如今浮躁的地球人所謂的“中國情人節”。情人就是情人,在中國文化裏,情人始終不能和丈夫、妻子地位等同。
只要再聽一遍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説就夠了。過七夕的意義是在於不忘民間文藝精華,不淡忘勞動人民的智慧,應該推廣、弘揚的是面向所有炎黃子孫的普遍意義,而不該把為現代情侶“製造浪漫”作為對節日的傳承和紀念形式。
歷史上我國居民過七夕,可以借助猜謎、女紅、剪紙、繪畫、版畫等,交流有情人之間的情感,活躍節日氣氛。當代人除了挖掘這些好的傳統,還應發揮民間的智慧進行創新,如可組織服裝設計、編織競賽、詩文比賽以及各種聯誼、聚會活動等。
追溯由牛郎織女傳説形成七夕節的過程,時間當在戰國,地點則在楚國。七夕節是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中國沒有情人的概念,情人是西方的概念。因此將“七夕”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如果非要給一個什麼稱呼的話,我覺得應該稱它為“中國愛情節”。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反對年輕人過情人節,但竭力反對把七夕説成是“中國的情人節”——“牛郎和織女怎麼是情人呢?他們與羅密歐和朱麗葉完全是兩回事。七夕這天,應該是牛郎織女和兒女見面,是全家團聚的節日。現在,我們沒有挖掘出自己傳統節日的魅力,難怪年輕人都去過洋節日了。
七夕節的主題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今天人們往往只注意到它有關愛情的成分,將其理解為中國的“情人節”,這是生活對民俗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變化。但與古代相比,現代社會男女之間的交往更加開放、自由,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很多婚姻成了“快餐”,我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也可以利用七夕節這個傳統節日,將它改造成婚姻倫理日、教育日,對夫妻雙方進行婚姻忠誠教育、責任教育。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物質基礎、消費觀念等等都在不斷變化,傳統的“乞巧”“穿針引線”等慶祝方式已經顯得不合時宜,將七夕節作為“中國情人節”加以慶祝,既是繼承與創新,也能對舶來的西方情人節構成有力回擊。 [詳細]
把七夕節與西方情人節簡單類比,既不利於七夕節傳統文化習俗的繼承與發揚,也無法展現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等東方文化的獨特、優美。同時,在媒體和商家的熱炒下,七夕節很可能淪為“消費節”“商業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