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搖擺于城市和鄉村之間,何處是安居樂土,何處是精神家園?】7月26日,據人民網報道,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09年新生代農民工已超過1億人,佔農民工總數的61.7%,佔全國職工總數近一半,已成為産業工人的主力。一份針對安徽省新生代農民工的調查顯示,他們大多已經沒有了安居故土的技能,80%基本上不會幹農活,38%從來沒有務農經驗。同時,由於新生代農民工更有維權意識,對工作待遇以及幸福感都有較高的追求,理想與現實産生衝突後,心理上的不被接納感更為嚴重。[詳細]
在西安五年多,城裏找不到對象,便在老家找了個媳婦,認識不到兩個月結婚,很多人都回老家閃婚。閃婚多閃離也多,有同鄉和妻子認識不到1個月結婚,但因長期分居又選擇離婚,因為兩地分居而離婚的,在我們當中也很普遍。
新生代農民工,與父輩大不同。
新一代80後、90後的務工者,除了賺錢,他們還希望在城市中尋找一定的機會和空間,如果社會不能提供這樣的空間讓他們發掘機會、表達訴求,他們就會過度關注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一旦出現與之相關的矛盾,他們也很少考慮自己的行為最終會釀成什麼樣的社會後果。
改革開放到現在,透支了60、70後兩代農民工的青春,這兩代人的廉價勞動力發展了經濟,創造了社會財富。而80、90後新生代們開始成長和覺悟,但在現實面前,就業、職業發展、城市定居等問題將困擾著他們,也考驗著各級政府。
整體上來説,至少在目前,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是不願意回去的。新生代農民工跟老一代的農民工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對農業、農村非常陌生,反而對城市、工業更加熟悉。中國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還在不斷進行當中,在這個過程中,保證每個參與者享有自己的合法權益,享有自己應得的經濟發展成果,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巨大挑戰。農民工群體需要的並不是特殊待遇,而是一視同仁。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村人口結構的轉變,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的主體。與上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首次外出務工的年齡明顯降低。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就業目標也更加多樣,融入城市的願望更加迫切,謀求發展的動機更加強烈。但面對現實,他們又必須做出妥協,在這種矛盾心理的驅使下,新生代農民工對將來難以做出明確的規劃。
我曾經就農民工的收支情況做過一項調研,結果發現,即使考慮到最寬鬆的條件,也只有年齡在30歲以下的新生代農民工能夠具備成為市民的經濟能力。也就是説,農民工可以獲得城市戶口,可以成為市民,但是以其收入水平,將無法支撐在城市的生活消費。而最根本的兩個問題是就業和住房,這兩個問題不解決,農民工無法真正成為市民。
隨著城市化和農業改革的進程加劇,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很難再回到故土,他們中大多數人會設法在城市生存下去。 [詳細]
他們中大多數人可能會在城市打拼許久,但考慮到種種因素,回歸是適宜的抉擇,近來一波波農民工返鄉潮印證了這一點。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