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文建明先進事跡報告會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見文建明同志和報告團全體成員並講話。
四川省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文建明,在工作中推行集中辦公、陽光政務等創新舉措,探索出加強基層建設的“城南經驗”。
文建明到底“高”在哪?親民、愛民、奉獻;廉潔、勤政、務實;改革、創新、堅強……他的先進事跡很多很多,看似很難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準確概括。
文建明是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他在農村工作近30年,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眾訴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為民解難作為第一追求,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
經歷了17次手術,醫生宣告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文建明居然能夠“死裏逃生”5年。他依舊每天忙碌,實在是痛得受不了了,就兩手按住腹部,等那一陣子痛過後,又堅持上班。
我家在五四村,全家5口人。2008年,文書記組織修建連接五四村等6個村的環形公路,這是村民盼了幾代人的大好事。但是,修路需通過我家的祖墳。起初我們全家人極力反對,原因很簡單,遷祖墳在農村是犯大忌的事,會壞了風水。
在營山縣,文建明還有另一個綽號:“治亂書記”。2001年4月,他被派到新店鎮任黨委書記。這裡一年換了4任鎮領導,其中一位上任不到兩個月,就找縣委鬧著要走人。那個年月,農村稅費改革還未推行,農民負擔沉重,幹群矛盾突出,鄉鎮幹部不好當。
人民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同樣應當是發展成果的共享者。作為領導幹部,要始終牢記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依靠人民群眾,就是要擺正主人和公僕的位置,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當作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與民生利益息息相關的重大決策,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進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實踐證明,只有堅持群眾利益至上,工作才會得到群眾支持。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就要求領導幹部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在改革發展過程中,無論是農民負擔、下崗再就業,還是徵地拆遷、舊城改造等等,各種階段性社會矛盾不斷出現,如何化解這些難題,對幹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實踐證明,把群眾的事當做幹部的事,帶著感情做群眾工作,可以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這要求必須把人民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各項決策的最高標準,用決策的民主性保障科學性。一切以群眾滿意作為標準,就是要走群眾路線,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使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當幹部就應該急群眾所急、辦群眾所需。
文建明曾説:幹部服務群眾,就好比對“對聯”,群眾提出的問題是“上聯”,幹部的真情服務就是“下聯”。要説有什麼高招,這就是高招:要看得起老百姓,要聽老百姓在想什麼,要按照老百姓的意願去解決問題,最終肯定能達到一種理想效果。
在四川省營山縣,凡是與文建明一起工作過的農村基層幹部,都稱讚“他是一位把班子帶得最好,率先垂范的好班長;是一位把發展抓得最緊,實幹富民的好書記;是一位把百姓看得最重,一心為民的好公僕。”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就必須尊重其市場主體地位,發展“百姓經濟”。與之相對的,是行政命令式、替民做主的“官長經濟”。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文建明對發展農村經濟有著獨到的看法。
他在農村摸爬滾打近30年,先後在8個鄉鎮工作,時刻把黨的事業和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每到一處都能攻堅破難、“治亂平怨”,開創出風清氣正、幹群融洽的新局面。
做過19次肝癌手術,仍工作在第一線;紮根基層29年,堅持“下訪尋問題”。他就是四川省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文建明。到農戶家中尋訪是文建明的工作習慣。每次尋訪,他都隨身攜帶一張“問題調查表”。哪家有什麼困難,他都會詳細的記錄並及時進行處理。
身患癌症5年,做過大手術17次,至今依然騎著自行車訪貧問苦,積極探索抗癌方法。 文建明愛研究。憑藉激情、思考、探索,文建明研究出一個個行之有效的基層工作方法;甚至在對抗病魔時,他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法子。
29年,8個鄉鎮,13年鄉鎮黨委書記————這就是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文建明的基層工作經歷。摸爬滾打在農村基層第一線,他真心為民、銳意改革,心懷“民生賬”,探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鄉村治理和經濟發展模式。
在城南鎮,以往都是群眾有問題去上訪,文建明擔任城南鎮黨委書記後,帶領幹部下訪,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他和鎮幹部每個月都要抽出一週時間走村串戶,收集群眾訴求。鎮長白秀華説,堅持幹部下訪6年來風雨無阻。
7月14日,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文建明啟程赴重慶接受第18次肝癌手術。出發那天,文建明謝絕了人們開車相送的好意。他與妻子鐘玉珍一起,拎著滿滿幾大袋中藥、鍋碗瓢盆、被褥衣物,攙扶著擠上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