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省與四個國家的15年對抗
受進口大豆衝擊,黑龍江油企97%處於停産半停産狀態
央視網(記者李文學 報道)面對來勢洶洶的進口轉基因大豆,國産大豆呼救聲此起彼伏。黑龍江這個世界大豆源産地因有全國一半的産量而被推上了前線,阻擊戰早已打響。
國産大豆自給自足的局面,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被迅速打破,大豆進口量迅猛增加,目前已佔國內大豆市場的3/4以上,嚴重衝擊了國産大豆的種植、加工和銷售。
黑龍江首當其衝。自2002年起,黑龍江省就對大豆種植業以每畝10元錢的方式進行補貼,2007年5月19日又成立了省級大豆協會。
黑龍江幾乎所有的壓榨企業都是天然大豆加工企業。在廉價的轉基因大豆面前,有些豆企確曾動搖。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説,2008年,哈爾濱一家豆企買進一批轉基因大豆,他獲知後召集所有豆企座談,讓大家想想壓榨轉基因大豆的後果,最後達成共識:不進口、不加工轉基因大豆。
在轉基因大豆價格遠低於本土大豆價格時,黑龍江豆企仍信守共識,保存着最後一片天然大豆的凈土。但是,即使所有的黑龍江豆企聯合起來,也依然難以抵制進口大豆的進攻。
為了挽救瀕臨死亡的國産豆企,國家發改委於2009年1月宣佈,給收購國産大豆的加工企業每噸160元的補貼,以拉平進口大豆與國産大豆的價差,但加工企業必須按照每噸3740元的價格收購國産大豆。
以收購價不低於3740元/噸測算,扣除收購補貼160元/噸,原料成本為3580元/噸,而加工進口大豆的最低成本僅有3400元/噸。而且,補貼加工企業的政策,從2010年5月1日起停止實行。
2010年7月16日,在黑龍江省政府召開的專題會議上,大豆被作為重要議題提出來。會議提出,先行在省內實行非轉基因食品強制標識,實行優質優價;組建企業集團,實現強強聯合。
雖然這次會議將大豆提升到“保證全國大豆食品安全”的高度,但黑龍江有些勢單力孤。“我們是一個省對抗四個國家的轉基因大豆,美國、巴西、阿根廷,還有新來的巴拉圭,可謂壓力重重。”王小語説。
與此同時,中國大豆産業協會也在推動保護區的建設。2011年6月,由中國大豆産業協會命名的“中國非轉基因大豆核心保護區”在農墾九三管理局落戶。這是中國首個非轉基因大豆核心保護區。但是,這個保護區僅限於九三管理局,並沒有覆蓋黑龍江的所有大豆種植區域。
2012年,黑龍江省多個部門、機構向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在黑設立非轉基因保護區的建議,但被農業部否局,理由是我國目前不允許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沒有設立非轉基因保護區的必要。
受進口轉基因大豆的衝擊,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從最高峰2009年的7294萬畝,降到了去年的3898萬畝,97%的相關企業處於停産、半停産狀態。這意味着,在15年的抵抗之後,黑龍江敗象已露,開始從“大豆主産區”向“進口大豆銷售區”轉變。
------------------------------------------------------------
網絡新聞聯播封面報道《大豆保衛戰》20130621
No1: 黑龍江大豆協會:轉基因與腫瘤高度相關
No2: 轉基因大豆進口 爭議中前行
No3: 一個省與四個國家的15年對抗
No4: 吃不吃轉基因大豆産品,應給百姓選擇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