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怎樣分類,食品安全問題包括哪些方面?
鄭風田:食品安全與糧食安全的區別在於,糧食安全主要是保障讓人吃飽,食品安全主要保障讓人吃好、吃得衛生、健康。凡是出來讓讓人吃不好,出現問題的都屬於不安全食品。從食品安全出現的問題來看,主要包括作假,違法添加物,添加劑濫用,過期食品,地溝油等。
主持人:“地溝油”尚未塵埃落定,“思念頻繁曝食品安全問題”“刷蠟蘋果”“注膠蝦”又接踵而來……您認為此類問題頻繁出現問題的根源在哪?
鄭風田:我國是典型的小生産大市場國家,有2億多小農戶外加幾十萬的食品加工與流通企業。從田頭到餐桌要經過無數個環節,外加我國處於轉軌時期,部分從業者社會責任缺乏,這就使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任務艱巨,挑戰很大。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按整個食品生産流通鏈條實行分段管理,衛生部&&,農業部主管農業生産源頭,商務部、工商局主管流通與市場、質檢局主管加工。這樣的一個監管模式其實面臨很大的問題,諸如協調組織難、溝通難、合作難。如何加強食品安全各鏈條、各環節的監管責任,提高監管質量與效率,食品安全委員會就可以發揮大用場。
主持人: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政府部門進行了治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還需要繼續加大力度。全國性的打擊蘇丹紅、三聚氰胺、地溝油……力度不可謂不大,效果不可謂不明顯。但是,在運動性的打擊過後,我們可以看到上述的無論哪一種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並沒有絕跡,甚至有死灰復燃之勢,這是哪方面出了問題?為什麼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夠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鄭風田:我國食品安全重大惡性事故屢曝,引起國人的極大關注。連續多年食品安全一直是“兩會”代表最關注的議題,説明其實我國對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很重視。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建議,把食品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進一步提高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其重要性不亞於金融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把食品安全列入“國家安全”就能破解食品安全問題嗎?如何才能真正破解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問題?本人認為僅把食品安全列入國家安全還不夠,還必須正確處理好食品安全與糧食安全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好我國的食品安全。
主持人:百姓普遍對食品安全的顧慮比較多,您認為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鄭風田:食品安全的顧慮較多其實也好理解,相關部門公佈抽檢合格率高並沒有消失疑慮,屬於治標不治本。建議以後監管部門除了加強監管之外,還應該加強消費者心理研究。從心裏上讓百姓接受抽檢結果,而且很多政策和法律法規應該公開並接受百姓監督,讓一切都暴露在陽光下,這樣百姓才能從根本上放心。
主持人:如何才能切實有效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鄭風田: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按食物鏈來分工監管,但在鏈與鏈的連接處會出現大量的環節空隙,而一般的安全事故往往都會在這個環節上發生。目前如何監管不少新出現的縫隙實現無隙對接是一大難題。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對一些新出現的縫隙可以及時地明確監管責任,保證監管到位。
主持人: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鄭風田:消費者要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學習,政府應該製作一些公益性的食品安全教育片在電視等媒體上播放,提高消費者安全意識。讓犯罪分子不機可乘。
主持人:美國對於食品行業設置了"黑名單",出現一次違法記錄就"拉黑",讓對違法企業進行懲罰,中國是否也能用這種方法解決現存的食品安全問題?如何才能解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
鄭風田:歐美日國家食品企業違法成本很大,除了拉黑,其實需要全方位打擊食品企業犯罪活動,通過法律、信用體系、公民社會等諸多措施織成天網,讓食品類無良企業無法生存,出大錯即死。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其一是歐美日等國強大的懲罰性賠償制度,讓污點企業吃不了兜著走。除了直接賠償外,不少發達國家都有懲罰性賠償相關法律,讓百姓通過法律,把不良企業罰到傾家蕩産。這些施加的懲罰性賠償,又稱示範性賠償或報復性賠償,賠償數額超出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其目的主要是對其他企業進行威懾與警示。比如2010年底德國一家養雞場發現飼料遭致癌物質二噁英污染,事發後,不但德國檢察部門提起刑事訴訟,同時該飼料企業還要進行民事賠償,承擔受損農場提出的高達數千萬歐元的民事賠償。其二是歐美日有著發達的誠信體系,作假企業一旦信用體系遭到破壞,就會貸不到款,融不到資,污點企業會被活活餓死。
主持人:我國在推進食品安全行政問責制方面還應該做哪些工作?
鄭風田:我覺得目前我們對食品安全出現之後的問責還比較輕,雖然不至於達到歐美國家那麼嚴重的後果,但是加大懲戒力度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