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還沒有什麼互聯網産品能像如今的微博這樣應用於網絡問政。作為一種新媒體,微博政務究竟能起到什麼樣的重要作用?
單學剛:首先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問政是一個大的趨勢。網絡發展到今日,網民已然突破5億大關,政府辦網也從過去的單一“宣傳”轉向了“互動”。在網絡提供的諸多快捷、便利的官民互動渠道中,微博又是最簡單、實用的一種,速度快,成本低,互動性強,因而政務微博誕生不久就有了今日的發展規模,短時間內突破了3萬家,系統和地域分佈也趨於多元化。微博政極大的拉近了政府和群眾的距離,它就相當於一個議事廳,有關係到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徵求最廣大群眾的意見、建議,以平等的心態與網民進行交流,進而早發展潛伏在現實中的問題,並予以化解,真正做到“把握民意、傾聽民聲、化解民怨、匯集民智”,為政府科學行政爭取最廣泛的民意支持。
主持人:政府如何利用新媒體打造立體化的宣傳模式?怎樣才能讓政府發佈的“官號”更加科學持續有效的運營?
單學剛:首先,要轉變意識,媒介的多元化促使政府宣傳工作也要趨於多元化,政府既要重視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官方網站,又要重視網絡“自媒體”,即博客、微博等社交媒體,某些時候,後者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可能更大。其次,打造立體化的宣傳模式需要提高政府的媒介素養,確實了解各種媒體的特徵和受眾情況,進而根據宣傳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媒介組合”,有針對性地開展“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宣傳,最大化的發揮應有的效應。此外,在發佈時機、語言風格等細節上也要下功夫。
近期以來,各地政府的“政府發佈”官方微博雨後春筍一般出現,涌現了以成都發佈、南京發佈、上海發佈、廣州發佈等為代表的多元宣傳、科學管理的政務微博應用新模式,得到了各界的歡迎與好評。當然,在實際運營中,也存在這參差不齊的客觀效果,想要更加科學、持續、有效的運營這些微博,最重要的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和團隊建設,投入和産出一定是成正比的,可以制定借鑒國內外經驗,規範微博使用制度,並打造一支專業的運營團隊,把政務微博運營與法律、政策和制度相結合。據我所知,運營的比較好的政府發佈微博,都有很好的運營團隊,人數較多,而且多有新聞傳播、公共管理等領域的背景,能夠科學地運營微博,當然,這些地方也很重視微博發佈制度建設,建立了一套快速處理與反饋機制,避免因為低效拖延影響發佈時機和效果。當然,在目前的情況下,大部分政務微博很難做到這一點,運營人員中甚至連一個專人都沒有,領導重視程度也不夠,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一時恐怕也難以突破,可以多去運營好的地方和部門學習,也可以與專業機構合作,加強系統的學習和培訓。
主持人:目前網絡問政所存在的問題和幾點建議?
單學剛:網絡問政的發展留下了很多經驗,但不容否認的是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定位的模糊,誰來問?向誰問?怎麼問?能不能問出結果?這些都存在模糊地帶。更嚴重的是,個別地方還出現了形式主義的傾向,“形式大於實質”更是背離了網絡問政的本質。
要想真正健康地推進網絡問政,必須真正轉變領導的意識,切實認識到網絡問政的重要性、緊迫性,由衷地推進這項工作。此外,更必須進行制度化建設,這兩年網絡監督的確大顯威力,但諸多案例中,究竟有幾件能獲得了回應以至於真正徹底的解決?想問就問,不想問就不問是不行的,必須建立一套完備的處置、反饋、監督流程。
主持人:如何應對“微博問政”存在的不足和難題呢?
單學剛:“微博問政”的不足有一些是天然的,有一些是人為的。所謂天然的就是微博發展到今日,用戶不過3個多億,與全國人口相比,仍是一個少數,不能用微博問政完全取代現實中的調研、考察,以為坐在電腦前就能了解所有民意,這是不科學的,還有到現實中,到基層去,不能忽視不上網的群眾的利益訴求。“微博問政”只是一種好的官民互動方式,絕不是全部。至於人為的,就是政務微博定位、維護團隊素養、微博運營制度建設等問題,如上面所説,還參差不齊,有意識的問題,也有現實人力財力的問題,這都需要不斷摸索,不斷實踐中學習和豐富。
主持人:如何定位政務微博?微博問政的意義在哪?
單學剛:做好政務微博最重要的一點事要做好定位。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網絡新聞管理處副處長張偉清曾把政務微博的定位概括為“傳播、交流和問政”,這個是比較準確的,把微博單純地搞成一個信息發佈平臺、舉報爆料平臺或正面宣傳平臺都是不全面的,要學會綜合運用、科學運用、適時應用,在危機時刻、敏感問題上不回避,才能有更多的聽眾。至於微博問政的意義,就是拉近了政府和群眾的距離,利用現代科技,提高機關行政效能,保持黨和政府善於聯絡群眾的優良傳統,發揚民主政治精神,把官民互動變得簡單、親切、可行。
主持人:怎樣才能有效協同合作?如何進行多層級政務微博的管理?
單學剛:去年以來,很多多層級政務微博群的發展模式逐漸出現,在一個地方或體系內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是政務微博發展的新趨勢。要力爭建多層次的政務微博梯隊和組合,明確劃分職責範圍,構建政務公共關係微博群,並建立突發事件專門微博賬戶,加強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傳播交流,“點、線、面”結合,形成科學的體系與突發輿情應對的緩衝帶,高效聯動,進行集群化統一協調管理。
去年11月17日,全國各省市區開通的首個省級政務微博發佈群——“北京微博發佈廳”上線。“北京微博發佈廳”由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管理主導微博內容,同時聯合部委局辦和區縣共同開通,至今已有30多家成員,將城市重要職能部門聚合一起,不僅打破傳統政務服務的模式、格局,同時成為網絡政務辦公服務的先鋒,代表著未來“微博問政”的新趨勢。銀川市委、市政府的官方微博“問政銀川”將自我定位為“銀川黨務政務網絡平臺的工作專用微博,主要功能是督促督辦、受理市民的一般性事務性投訴、重要事項”,它的創新之處在於明確了微博作為新型問政手段的角色定位,創立了一種地方政府微博群帶動的新模式,幫助個人“問事于政府”、政府“問計于公眾”,找準了政府與百姓之間微博互動的“命脈”,為政府微博問政探索出一個可複製的有效模式。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經驗。
主持人:官員開微博,是否該提倡?有人認為,這是走新時代的群眾路線,應大力普及;但也有人認為,官員開微博,難免存在作秀的嫌疑。您怎麼看官員開微博?
單學剛: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演進,使領導幹部、黨政機關與網民互動的門檻越來越低。“官員開博”蔚然成風,其中不乏擁有大量粉絲的“明星官員”,但是,大家對官員開微博還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官員微博的內容也容易引發爭議。我覺得官員開微博最大的意義在於以一種平等的、可以觸摸到的方式出現,拉近了與普通群眾的距離,有利於塑造領導幹部親民、務實的形象,密切幹群關係。官員和網友能夠在新媒體平臺上積極真誠地交流觀點、探討共同關心的話題,這本身也是時代的一個進步。當然,在實踐中,官員開設微博,特別是實名認證的微博要比普通人更謹慎,更注重細節,網民也容易把官員微博言論與公職身份聯絡在一起,所有官員微博應該避免發表過激或與身份不符的言論,避免與網民發生激烈爭執,避免個人干預正常的機關工作等等。如果官員微博的活躍能夠帶動所在地方或者機構微博的發展,倒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等的經驗就值得思考。
主持人:官員如何利用微博平臺取得網絡問政的好效果?
單學剛:官員利用好微博平臺並不困難,概括地説,首先,要有一個真誠的態度,不要作秀,戒除“粉絲崇拜”,看淡各種排名,注重實效;其次,要擺正心態,明確定位,以普通網民身份出現,和網友平等溝通,虛心學習,認真聽取意見,必要趾高氣昂,高高在上;再次,提高媒介素養,了解新媒介特點,把微博用好用活,既保證所發信息準確可靠,又能及時回應公眾意見,適度、有序地開展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