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幹部經紀人”肖元祿正給雞蛋打包裝袋。 記者 周雨 攝
4月22日是重慶市江津區嘉平鎮大埡場的趕場日。時過中午,隨著趕場的人相繼散去,大埡村便民服務中心突然開始熱鬧了起來:一些村民紛紛把沒賣完的雞蛋送到這裡來賣。
負責收雞蛋的是村綜治專幹肖元祿,對村民擔來的雞蛋他來者不拒、全部收下。其收購價格為1元一枚,且一手收貨、一手付錢。
“我有兩個身份!”肖元祿説,一個身份是村幹部,平日就在服務中心工作,另一個身份是“幹部經紀人”,負責對全村的130戶蛋雞養殖戶的雞蛋進行兜底收購。服務中心為此還專門騰出一個房間,用於堆放雞蛋。
這是怎麼一回事?
差點夭折的脫貧産業
大埡村位處江津與綦江交界的大山上,海拔700米至1100米,于2014年被確定為江津區15個市級貧困村之一,共有建卡貧困戶74戶255人。
2014年底,嘉平鎮結合大埡村林地多、在家勞動力少的實際情況,整合市級扶貧資金和區畜牧局“國際小母牛”扶貧資金,在該村實施“林下小群散養土蛋雞”脫貧項目。
該項目規定,每戶農戶可從政府領取3400元用於購買雞苗、建設雞圈及流動資金,這部分資金要求一年後歸還,不收取利息。另外,養殖戶還可從政府免費領取大約價值1000元的鐵絲網,用於養殖圍欄。該鎮同時還規定,每戶最多只能養殖50隻蛋雞。
由此,該村32戶貧困戶成了第一批參加此項扶貧項目的養殖戶,共養殖蛋雞1400隻。2015年2月,蛋雞開始下蛋。
隨著大量蛋雞進入産蛋期,新的問題緊隨而至:養殖戶普遍出現賣蛋難。過去能賣1元一個的土雞蛋,迅速降至0.8元,最低時降到0.5元一個。部分養殖戶甚至還出現了宰殺母雞的現象。
剛剛發展起來的脫貧産業,面臨著夭折的危險。
幹部&&找銷路
在此危急時刻,負責此項脫貧項目的肖元祿作出一項驚人之舉:對項目養殖戶生産的蛋雞實行兜底收購,凡是農戶賣不掉的雞蛋,他全部收購。一時之間,大埡村便民服務中心成了全村最大的雞蛋“收購站”。
面對堆積如山的雞蛋,肖元祿開始馬不停蹄地找市場:一是找鎮政府,請政府食堂和機關幹部購買一部分;二是找對口幫扶的區委組織部扶貧集團成員單位,請這些單位職工和食堂採購一部分;三是找自己的親戚朋友,請他們動員自己的親戚朋友幫忙採購一部分;四是到江津城區跑副食店,請他們代銷一部分。
肖元祿給出的價格也很公道:僅在收購價的基礎上加一兩角錢的運費與損耗。
與此同時,他還&&成立了重慶旺牧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對蛋雞養殖戶開展技術培訓,規範養殖技術,確保雞蛋質量。
2015年,由肖元祿賣出的土雞蛋達5萬多枚,佔到了該項目總産量的1/4,這項脫貧項目由此得以穩定。
變成一項富民産業
肖元祿在擔任“幹部經紀人”後不久,就發現了一個新的商機:當時,江津正大力打造富硒農業品牌,但市場上供應的富硒農産品並不多。2015年5月,他就把大埡村的土雞蛋送到江津區農委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其硒含量達到了0.265mg/kg,達到富硒農産品標準。由此,肖元祿在推銷這些雞蛋時,開始著意突出“高山富硒土雞蛋”特色,贏得了大量回頭客,有了一定的市場影響力,江津一些經銷富硒農産品的經紀人開始前往該村收購雞蛋,大埡村的雞蛋開始供不應求,價格回升到1至1.2元每枚。肖元祿又利用首批養殖戶歸還的扶貧資金,滾動發展新的養殖戶。
截至目前,該村已有蛋雞養殖戶130戶,存欄蛋雞6000多只,年産蛋100萬枚。該項産業除全部覆蓋74戶建卡貧困戶,還覆蓋了部分普通農戶,已成為當地的一項富民産業。
建卡貧困戶馮德平只養了一年蛋雞,就實現了脫貧摘帽。他説,過去,他一年到頭的現金收入就是靠喂豬:他自己種有4畝多糧食,一年喂兩頭豬,年底時自己殺一頭吃,另外賣一頭,也就兩三千元收入。
2015年初,他成為第一批蛋雞養殖戶,喂了50隻蛋雞,將過去養兩頭豬減少為一頭,剩下的糧食全部用來喂雞。
他算了筆賬:一隻蛋雞一年大約産180枚蛋,平均每枚雞蛋賣1.1元,50隻蛋雞一年的蛋産量就能賣9000多元;這些蛋雞一般一年一淘汰,作為土雞銷售,每只大約賣120元,總共可賣6000元。扣除每只蛋雞34元的購買成本,50隻蛋雞每年可帶來1.4萬元純收入,年增收1萬元以上。
儘管大埡村現今的雞蛋産量比2015年增長了近5倍,但肖元祿作為“幹部經紀人”的壓力卻越來越小。今年以來,他平均每月兜底銷售的雞蛋只有3000多枚,比2015年同期少了近一半,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他還表示,大埡村的高山富硒土雞蛋跟市場上的同類産品相比,還是售價過低,目前他正在申請註冊商標,爭取打造品牌,讓村裏的高山富硒土雞蛋賣得更遠,給村民帶來更多收入。記者 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