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黑龍江日報11月18日訊
戰略部署: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産區,長期以來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近5年來,糧食總産量、商品量、調出量始終保持全國第一,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塊“壓艙石”。
●黑龍江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突出,功不可沒。黑龍江土地廣闊、地力肥沃、水系發達、光照充足,農業經營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基礎非常好。要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以穩定糧食生産為抓手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以構建三個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以精準扶貧為抓手打贏脫貧攻堅戰;以推動綠色發展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黑龍江水稻生産優勢突出,大米品質好、口感好、市場銷路好。要發揮優勢,穩定發展水稻生産,完善水稻生産、科技、市場服務體系,做大做強水稻産業經濟。提高大豆生産和競爭能力,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要以培育優良品種為抓手,提高大豆畝産和品質,提高大豆生産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要積極發展綠色食品産業,培育綠色生態農産品知名品牌。
貫徹落實
●召開了省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會、省委常委擴大會、全省領導幹部大會、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等一系列會議,緊鑼密鼓地進行學習傳達、貫徹落實。多次深入基層就結構調整、農業“三減”、綠色食品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開展調研,現場指導,推動工作。
●下發了《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的決定》、《貫徹落實〈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的決定〉的實施方案》。
●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意見》,細化實化了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任務目標和工作措施;制定出臺了新型經營主體規範發展、農民創業、農業“三減”、互聯網+農業、畜牧業發展等政策性意見。
●為使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成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強音,省農委制定了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宣傳工作方案,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立體宣傳。精心組織,全力推進落實。先後組織召開了農業結構調整座談會、農産品營銷電視電話會、農民增收電視電話會、“農業”三減工作現場推進會、互聯網+營銷電視電話會、農民創業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推進會、全省産業扶貧工作現場會等一系列會議,對相關重點工作進行專題部署,保持了各項重點工作連續有序推進。
多點發力構築現代農業支撐體系
一個時期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龍江振興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這一總目標,全身心投入到爭當排頭兵的偉大實踐。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統領,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大打農業供給側改革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推動“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做好“三篇大文章”,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多點發力、亮點頻現、持續快速發展,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結構調整紮實富有成效
緊緊抓住農業供給側改革帶來的難得機遇,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發揮我省綠色特色産業優勢,以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為抓手,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在生産結構上,實現了玉米減和水稻、大豆、小麥、馬鈴薯、雜糧雜豆、經濟作物、飼草飼料作物增的“一減七增”目標;水産養殖、蠶蜂、林下經濟等加快發展,規模效益同步提升;在品種結構上,引導玉米種植戶在品種選用上退回一個積溫帶,全省退回一個積溫帶玉米麵積超過1000萬畝;篩選出20個水稻優質品種進行重點推廣;重點發展食用型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種植。在品質結構上,落實“互聯網+”高標準綠色有機種植示範基地1170個,大力推廣生態種植養殖模式;綠色食品生産擴面提標。
産業融合發展勢頭強勁
以“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為抓手,以13個融合發展試點縣(帶)建設為重點,積極推動農業産業鏈條延伸、功能拓展、機制創新、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為新型的“六次産業”。全省農産品加工業出現回暖態勢;休閒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4430家,産加銷一體化經營合作社達到4542個,實行全産業鏈經營龍頭企業達到912戶。以互聯網+農業、品牌帶動提升、合作社産業升級、農業內部融合、農業功能拓展等5種形式,促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一體升級。推進農業經營主體“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將電子商務、加工體驗和中央廚房等新業態引入農業。支持農民以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入股組建合作社,支持合作社和企業互相參股,建立農民分享二三産業收益的共享機制,真正把加工流通利潤留給農民,把農村資源要素和人氣留在農村。
推進農機化科技化良種化建設
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推進農機化、科技化、良種化建設,夯實現代農業物質基礎,使農業綜合産能明顯提升。2016年全省各市(地)批准新建現代農機合作社121個,可拉動全省耕種收綜合機械水平年均增長0.2個百分點;新建市、縣(區)兩級農機管理調度指揮中心38個,年底前實現省、市、縣三級農機管理全覆蓋。啟動建設了玉米、大豆、水稻、經濟作物、雜糧、農機裝備等6個科技協同創新與技術集成示範推廣體系,創建國家科技創新與技術集成示範基地3個,各類綜合技術推廣面積1.9億畝(次)。落實國家級、省級新品種展示示範點28個、四大作物品種試驗點121個,高蛋白大豆品種在我省高寒、高緯度地區獲得突破。全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專品種覆蓋率達到94%以上。
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加快推進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加強黑土地保護、推進農業“三減”、搞好資源綜合利用,加強農業生態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我省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在9個縣(市、區)開展黑土地保護試點,在24個縣(市、區)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貼;在18個縣(市、區)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在11個縣實施循環農業和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在8個縣開展秸稈造肥還田項目,完成農業“三減”示範面積1240萬畝。
農産品市場營銷取得重大成果
舉辦了2016年黑龍江綠色食品(北京)年貨大集、黑龍江農民合作社優質農産品(上海)展銷會,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參加國內外大型農産品展銷活動,通過展會營銷促進生産經營主體與市場銷售主體、終端消費群體直接對接;組織55家互聯網+農産品營銷示範基地與28所院校大學生實現對接;在上海、廣州舉辦大米大豆及製品品牌宣傳推介會,推出“北大荒”、“黑森”、“完達山”、“寒地黑土”、“龍娃”等一批區域性公共品牌。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類農村電商主體達25860家,交易額達67億元。黑龍江省大米網上線運營,帶動農産品眾籌實現收入20多億元。
綠色食品産業蓬勃發展
黑龍江是綠色食品的主要發祥地之一。2016年,全省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努力爭當全國綠色有機食品發展的排頭兵,綠色食品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已成為全省成長性最好的支柱産業。預計到2016年底,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400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綠色有機企業發展到850家,形成了大米、大豆、雜糧、雜豆、食用菌、乳品、水産、山特等系列産品。有15個綠色、有機食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有近200個綠色有機食品産品獲得省著名商標,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達到100個。“綠色黑龍江,中國大糧倉”正進一步叫響全國,走向世界。
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村共享發展新成果
全面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按照規劃科學化、風格特色化、環境生態化、投入多元化的思路,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收到了人居環境、鄉風民風、文化生活“三個美起來”的成效,讓廣大農村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一是突出示範引領。啟動建設了1993個示範村,形成了綏化公路沿線示範帶、齊齊哈爾“六帶百村千屯”文明帶、佳木斯“一心兩沿一環”示範區等一批示範集群。總結推廣了能人帶動、旅遊牽動、産業拉動、自主建設、土地置換、舊村改造、撤並自然屯等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在示範村村莊規劃和建設上,注重突出自然、人文、産業、建築、風俗等方面個性和特點,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格局,打造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風景線。
二是狠抓基礎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67處,完成861個村屯電網改造,在全省1073個中心村實施公益事業項目1952個,完成農村泥草(危)房改造12萬戶。推進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了城鄉教育、文化、衛生等資源,加快了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促進了農村轉移人口向城關鎮、中心鎮和中心村轉移集聚。全省村衛生室達到13107個,村衛生室建設達標率62.3%;建成2604個村的文體活動廣場和活動室,覆蓋了四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
三是促進文明提升。以“道德文明風尚美、特色鮮明人文美”為目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在全省廣大農村開展文明村鎮、十星級文明戶、文明集市等群眾性創建活動,開展以“德禮滿龍江”活動,以“農民文化藝術節”、“結對子、種文化”為載體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大力弘揚發展鄉村文化、鄉賢文化,引導農民群眾移風易俗,改變陋習,倡導新風。在建示範村文明戶比重超過60%,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96%。
四是強化機制創新。創新資金整合機制,把相應涉農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入,最大限度發揮了撬動作用。創新長效管護機制,推行門前三包、專業保潔、黨員管片、費用統籌、定點堆放、定期清運、資源化利用、政府買服務等辦法,探索了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護新路徑。創新考核推進機制,制定美麗鄉村建設考核評分細則、考核驗收辦法,健全督導檢查制度,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以構建生産方式先進、經營主體多元、組織形式多樣、服務體系健全、經營管理高端的立體式、複合型經營體系為目標,繼續加大“兩大平原”現代農業改革力度,創新體制機制,構建與先進生産力相適應的農業生産體系,釋放了現代農業發展潛力,增強了內生動力。
一是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制定了《關於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了《黑龍江省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評選出35家合作社為國家級示範社,新命名20個農機合作社省級規範社,第二批規範社評比工作正有序推進。目前全省種養加銷一體化經營合作社已達到4542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19萬個,帶動土地規模經營突破1億畝。
二是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全面鋪開,已完成實測土地面積1.2億畝,佔國土“二調”農村集體土地面積的84.8%。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進展順利,國家級試點縣——方正縣完成全縣67個行政村的資産量化、成員身份界定、股權設置工作,有61個村組建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實現了“黨政經分離”,正在開展各項股份權能試驗。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全省有46個縣(市)搭建農村産權及土地流轉平臺。
三是創新農村金融保險服務。先後在12個縣(市)和省供銷社開展創新合作社資金互助業務、農村合作金融公司、農業租賃金融公司試點,組建了東北首家、全國第二家農業金融租賃機構——哈銀租賃公司,為農業全産業鏈提供金融産品和租賃服務,已累計投放資金101億元。省政府&&、省財政廳和省鑫正擔保集團出資45.5億元,成立了全國首家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完善了種植業保險體系,將松嫩平原33個縣(市、區)的1.02億畝耕地中的6500萬畝納入今年種植業保險的重點區,做到“應保盡保”。
四是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加快涉農資金整合,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通過開展貸款擔保、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定向費用補貼等政策措施,帶動金融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推進補貼方式改革,按照“整合資金、優化投向、改進分配、促進生産”原則,制定了農業補貼改革辦法,深入開展農機補貼改革。今秋開始,積極推進耕地地力保護試點,探索從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中集中部分資金,對實施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的規模經營主體給予補助。
五是探索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把創新農産品目標價格形成機製作為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的關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目前,按照省政府文件規定的時間要求,已完成玉米實際種植面積核實工作,全省補貼總面積9662萬畝,即日即可撥付補貼資金。
六大方面九個領域爭排頭奮力譜寫新篇章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上下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産業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發展主線,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奮力走出一條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在糧食綜合産能、農機裝備水平、農業科技水平、綠色産業融合、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農産品質量安全、農業組織化程度、農業農村綜合改革、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等九個重點領域全國領先,示範引領全國現代農業發展,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生産體系建設,在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上走在前列
加快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農業,強化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穩定提高糧食生産能力。到2020年,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定在1500億斤,糧食總産量、商品量穩居全國之首,當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建設國家可靠的中華大糧倉。
加強生態高産標準農田建設。到2020年,確保建成1億畝生態良好、集中連片、設施完善、基礎配套、土地肥沃、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生態高産標準農田。
加強水利化建設。到2020年,全省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000萬畝,新增旱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0萬畝,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34%,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
加強農業機械化建設。到2020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6800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6%以上,主要農作物實現産前、産中、産後全程機械化。
加強科技化建設。到2020年,全省農作物優質高産模式化栽培達到90%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建設,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上走在前列
加快優化農業産業結構,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農産品,發展農産品加工和流通業,發展圍繞農業活動的第三産業,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切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到2020年,全省農業産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大幅提升,進一步鞏固全國綠色食品大省地位,把龍江大糧倉建成全國聞名的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
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和區域佈局。到2020年,全省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玉米種植面積調減到9000萬畝以上,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以上,大豆種植面積增加到4000萬畝以上。
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産業。到2020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面積達到8300萬畝。
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到2020年,全省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比重力爭達到50%左右,成為黑龍江振興發展的戰略性産業,爭取形成500萬噸高品質生鮮乳的生産能力,年加工80萬噸嬰幼兒配方粉、100萬噸巴氏消毒奶,奶酪、黃油等具有較好市場潛力的乳製品生産初具規模;爭取形成80萬噸高中檔牛肉和200萬噸豬肉生産能力;爭取形成120萬噸禽蛋生産能力。
做強農産品加工業。到2020年,全省農産品加工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300億元,食品與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業總産值比達1.2:1,農業産業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培育農産品大品牌。到2020年,全省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達到110個以上,著名商標中涉農商標達到450件以上。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在提升農業經營水平上走在前列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完善現代農業生産關係,提升現代農業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社會化水平。到2020年,全省60%以上耕地實現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現代農業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一是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到2020年,家庭農場、省級規模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分別達到4萬家、2200家以上。二是深入開展農業發展合作。提升全省現代農業開放開發水平。三是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各類新型服務業態,完善農産品流通網絡,積極推進糧食倉儲物流業“百企提升”工程。
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在加強農業生態建設上走在前列
牢固樹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理念,紮實推進農田、森林、草原、濕地等農業生態保護,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真正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到2020年,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産地環境良好、産品質量安全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全省標準化深松整地6000萬畝,有機肥施用量達到4000萬噸,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3%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80%以上,標準化植保機械作業達到80%以上,化肥施用量減少10%,除草劑減少20%,殺蟲劑和殺菌劑比同等病蟲害發生年份減少30%。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加強牧草飼料作物種植等示範基地建設,推動種養結合、農牧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在提高糧食主産區農民生活水平上走在前列
充分發揮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推動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省90%以上行政村(中心村)的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70%以上行政村設立專兼職結合的日常保潔隊伍。到2020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確保183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加快推進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在強化現代農業支撐保障上走在前列
以更實的舉措、更大的投入、更強的力量作保障,形成強有力的推進工作格局。建立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快現代農業金融保險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激活農村金融服務鏈條。深入實施“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不斷創新現代農業體制機制,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