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長征精神】董長軍: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 保證黨的團結統一

中國新聞來源:黨建網 2016年10月24日 20:0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 保證黨的團結統一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董長軍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不僅實現了中國革命中心的勝利轉移,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具有更深遠意義的是形成了中國革命成熟的堅強領導核心。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是長征留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在長征過程中,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作出巨大努力。這一努力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1935年1月至3月的遵義會議和四渡赤水期間。核心是取消舊的三人團直至設立新的三人團,實現黨中央負責人和軍事指揮負責人的平穩交接。這期間,最易忽視的,是毛澤東成功指揮四渡赤水的關鍵——由“中央會議民主議決”確立“民主集中”的過程。茍壩會議期間,毛澤東在1票對20余票的情況下,以對黨高度負責的態度,夜訪並説服周恩來。以此為契機,在毛澤東的建議下,黨中央的軍事指揮體制放棄“中央會議民主議決”模式,成立新的三人團,全權軍事指揮。正是在“全權指揮”中,毛澤東率紅軍三渡、四渡赤水,南下西進再北上金沙江,跳出國民黨軍包圍圈。

  這一鮮活的事實告訴我們,維護黨中央的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既要在組織上明確聽誰指揮聽誰領導,又要明確採取什麼樣的組織體制來貫徹和執行黨中央的決策。

  二是1935年7月至9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期間。核心是黨中央爭取張國燾率部共同北上。為此,黨中央增補紅四方面軍部分領導為中革軍委成員,調整紅軍總部部分領導成員,特別是周恩來讓出紅軍總政治委員職務來安置張國燾。但張國燾進一步提出要安排人進黨的中央委員會、甚至進中央政治局,擺出調整黨中央領導成員的架勢。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在堅持北上決策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爭取工作,但最終歸於失敗,決定率部先行北上。1938年毛澤東反思:“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

  現在看,維護黨中央的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既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貫徹黨中央的正確決策,更要果敢不移地與黨內的錯誤傾向堅決鬥爭,特別是要旗幟鮮明地爭黨的軍事指揮權。

  三是1935年10月黨中央率部先行北上至1936年10月長征勝利結束。核心是黨中央為維護全黨的團結統一,既堅定地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做鬥爭,又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達到團結和爭取張國燾率部北上的目的,並最終取得勝利。在此過程中,黨中央在對外對內名義上(如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留有餘地,充分發揮共産國際派遣回國傳達第七次代表大會精神的張浩(林育英)的作用,積極呼應任弼時、賀龍和隨紅四方面軍的朱德、劉伯承,以及紅四方面軍徐向前等人的團結作用,最終使張國燾成為孤家寡人,充分體現了鬥爭的靈活性和策略性。以1936年10月三大主力會師、同年底中革軍委的調整和1937年五六月間的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大會等為標誌,黨中央在長征勝利後實現了團結統一,實現了對全軍的統一指揮。

  這一階段的史實充分説明,維護黨中央的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既要有堅定的領導核心和不可動搖的革命目標,更要有靈活的策略原則和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的共同努力。

  長征是曲折的,但最終的成果是豐富的。即如長征中的兩份電文:“合則力厚,分則力薄。”“黨內統一一致,才能挽救殖民地危險,才利於中國革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我們必須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形成磅薄的力量。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