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現藏于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的一座紅軍公田碑,經鑒定成碑于1932年2月至8月期間,為國家一級歷史文物。
央視網消息: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座珍貴的“紅軍公田碑”。碑高1.07米,寬0.55米,厚0.18米,碑質為岩石。它親歷了紅軍時代戒馬倥傯的烽火歲月,見證了80年多年前中國共産黨“軍愛民,民擁軍”的優良革命傳統。
“紅軍公田碑”的來歷,要從金寨建縣説起。
金寨縣位於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
由於地理和歷史情況複雜,行政區劃歷來變動頻繁,曾前後經歷了六個歷史階段。紅軍公田,屬於第二階段——蘇維埃時期(1929—1932)。彼時,在鄂豫皖蘇區政府設有內務委員會、土地委員會等機構,區以下成立擁護紅軍委員會,優待紅軍家屬委員會。
1931年,《土地法令》推行,規定紅軍、遊擊隊員、脫離生産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應分得沃田,其家屬無力耕種時,蘇維埃政府發動群眾代耕。同時各鄉還劃出1至5石(每石約7畝)作為紅軍公田,由蘇維埃政府掌握分配。
“分配土地時,不可以面積為標準,要以出産為標準”。公田分配給紅軍戰士或以公田收入救濟紅軍家屬、烈屬、殘廢軍人。1931年秋,金家寨、吳家店、斑竹園等地分配土地時,均留有紅軍公田,並立石碑和木牌。
1983年,這座“紅軍公田碑”被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徵集,並陳列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