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長征精神】長征勝利之本:革命理想高於天

中國新聞來源:宣講家網評論 2016年10月20日 19:5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每當提起長征,我的腦海裏便會浮現出那片夢縈魂繞的雪山草地,記起肖華將軍在紀念紅軍長征30週年時創作的那首《過雪山草地》: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紮營盤,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

  這首詩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雪山草地時的真實寫照,字裏行間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彰顯了長征勝利之本——革命理想高於天。當年,弱小的中國工農紅軍,之所以能夠頑強生存、英勇戰鬥而不潰散,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直至把勝利的旗幟插遍全中國,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有比天高比石堅的革命理想作支撐。今天,我們在隆重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時候,撫今思昔,重溫長征精神,重談這個話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革命理想是指引方向的燦爛星斗。有人曾問過鄧小平:“長征的時候,你都幹了些什麼工作?”鄧小平同志想了想説:“跟著走!”。平淡樸實的一句話,飽含了紅軍將士對黨中央戰略決策和革命路線的高度信賴與堅定信心。這裡,沒有盲目和盲從,而是對革命理想和革命目標的高度認同。崇高理想具有強大的內驅力,革命目標具有強大的牽引力,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崇高信仰和革命目標的統一,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場的集中體現。歷時兩年的長征途中,面對世界罕見的困難和人類難以生存的環境條件,面對“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紅軍將士之所以沒有屈服和害怕,而是英勇頑強、流血犧牲、前仆後繼,堅定前行,就在於發自內心的對毛澤東同志遠大戰略眼光和非凡氣魄的“真心擁護”。恰如一首歌中所唱道的:“抬頭望見北斗星,戰士想念毛澤東”。這是一種衝破教條主義桎梏、打破分裂主義挑釁、“吃一塹,長一智”的堅定選擇。正是這種選擇,廣大紅軍將士堅信黨中央的決策、路線是正確的、必勝的,有光明前途的,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地跟著黨中央走。於是,便有了鄧小平“跟著走”之説,便有了鐘赤兵3次截腿、單腿堅持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人間奇跡。

  革命理想是點燃希望的不熄火炬。長征是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下殊死搏鬥的戰爭奇觀——面對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和軍閥勢力的封鎖扼殺,紅軍將士表現出了“刺破青天鍔未殘”的堅定理想信念。據統計,長征途中,“三方四路”紅軍先後參加戰役戰鬥600余次,殲滅和擊潰敵7個師19個旅100多個團,俘敵2萬餘人。而紅軍自身,犧牲營以上幹部432人,長征出發時有8萬多人,到達目的地時僅剩1萬人,而看到新中國誕生的只有4000多人。漫漫征途灑遍了紅軍將士的鮮血,萬水千山掩埋著中華民族的忠骨。很多烈士臨終前深情地説:“為革命而死,死而無憾”。可以説,長征的勝利,靠的是紅軍將士“只要跟著黨走,跟著抗日救國的理想走,就會有前途”,“不論我們自己能否到達勝利的彼岸,我們的紅旗一定能到達”的理想信念。也正因為這種“為理想信念獻身”的精神,紅軍才能夠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被敵人壓倒,經受住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才有了李先念從祁連山回到延安被連降六職、卻對黨“癡心不改”;才有了李聚奎逃荒要飯、“行乞千里找黨”的故事。張聞天在回憶長征時説:“為什麼二萬五千里長征能夠有這樣偉大的影響力呢?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産黨在長征中充分表現出了她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犧牲與堅持到底的精神。在長征中,我們曾經遇到了無數困難,許多困難幾乎是不能克服的。然而我們只有一個思想,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克服這些困難,要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到底。”(《張聞天選集》第167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這個理想就是,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跟著中國共産黨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為實現共産主義遠大目標而奮鬥終生的理想信念,它像火炬一樣照耀著前進的道路,激勵著紅軍將士奮不顧身,把困難踩在腳下,在絕境中求生存,殺出了一條條血路,克服了一個個難關,最終贏得了長征的勝利。

  革命理想是戰勝險惡的固本元神。紅軍長征所處的環境可謂內憂外患。在內憂方面,既要警惕黨內消極畏戰、滋生逃跑主義,又要糾正和克服王明、李德“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影響,特別是要堅決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行徑作鬥爭。面對這“三憂”特別是後者,紅軍之所以保持了內部統一而不分裂,最關鍵的保證和支撐,就在於廣大紅軍將士對革命理想堅如磐石般的信念。這種堅定,刻入了骨髓、涌入了血液,足以抵禦任何敵對力量,以至於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沒有帶走一兵一卒,就連他的警衛員也不跟著走。紅軍長征面臨的外患,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道:“紅軍一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5條是終年蓋雪的,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躲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中央軍各部隊。他們開進和順利地穿過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所沒有去過的地方”。這種情勢下,儘管紅軍將士“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帶充饑”,但他們“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同心同德,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當戰鬥打響最激烈的時候,連總司令朱德都衝殺在前沿陣地,“只要紅軍勝利,區區一個朱德又何惜!”沒有懦弱和退縮,沒有憂傷和抱怨,不為困難所懼,不為凶險所困,不為邪惡所惑。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固守著長征元神不散,用堅定的意志創造了中國革命的輝煌的同時,也創造了時代的輝煌。為此,毛澤東豪邁地説:“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西方人士如是評述:“這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本世紀沒有什麼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的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與之相比,漢尼拔穿越阿爾卑斯山的行軍看上去像一場假日遠足。”

  革命理想是凝聚力量的偉大磁鐵。紅軍長征出發時是悲愴的,誰也不知道戰略轉移落腳點在哪,何時才能結束,但基於對實現革命理想的神聖使命感,讓每一個紅軍戰士都堅信“革命不會失敗,革命的火種不斷,革命的高潮一定會來”,“只要跟黨走,跟著抗日救國的理想走,就會有前途”;長征路上的戰鬥是極其悲哉壯哉的:湘江水被鮮血染紅,祁連山讓屍首成堆,雪山草地吞噬了無數紅軍戰士的生命……但每一個紅軍戰士都懂得“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戰敗者”,必須“奮起作戰的最高勇氣,不顧一切犧牲”,他們以整團、整師紅軍戰士的犧牲為代價,保留了革命的火種;在長征途中,黨的領袖們也曾受到排斥和打擊,但是對革命事業和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使命感,使他們把個人的命運與黨的命運、軍隊的命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了拯救紅軍、拯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中的歷史重任,領導中國革命踏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偉大征程。足以説,漫漫長征路,宣示的是中國共産黨的主張,傳揚的是工農紅軍的形象,播種的是中國共産黨人對民族命運和國家前途的使命感。在“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社會迷惘中,長征不僅凝聚起了紅軍強大的軍心意志,也向中國社會亮出了耀眼的理想之光、希望之光,形成了對民心民意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於是,便有了紅軍將士“官兵一致同甘苦”,便有了若干愛國青年捨棄“國統區”的優裕生活,紛紛奔赴延安住簡陋窯洞、穿粗布衣。從本質上講,這是革命理想的感召、革命信念的魅力。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説:“根據我長期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鬥,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就沒有一切。”(《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90頁)

  有人説,理解了長征精神也就理解了我們黨、國家和軍隊今天所正在進行的一切。這話説得好。一個偉大的執政黨,總得有些精神,總是有偉大的信仰。一個奮發有為的民族,總得有精神沉澱,總得有共同記憶,總得有值得追隨的精神地標。長征讓中國人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長征精神讓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浴火重生。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險阻、不畏犧牲的遠征,更是傳播理想信念的遠征,鑄就了無與倫比的精神豐碑。只有精神強大的民族、信仰堅定的政黨才能經得起艱難困苦、風浪挑戰,這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得出的重要經驗。長征精神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我們黨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傳承好長征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參觀軍事博物館主題展覽時指出:“紅軍長征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的精神力量。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産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我們回顧長征,總結歷史,目的不僅僅在於傳承紅色基因和優良傳統,更在於結合新的形勢任務,幹好正在幹的事業。今天,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中,雖然沒有了當年的艱難困苦、背水一戰,但我們黨仍然要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同樣需要堅守革命理想信念。因為,只有發揚光大長征中的優良傳統,高舉信仰的旗幟,我們才能戰勝風險挑戰,完成歷史使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因為,面對國內外敵人圍追堵截和新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引領經濟新常態、破除改革阻力、激發創新活力,我們必須堅守共産黨人的精神追求和無畏擔當,強化看齊意識,時刻與黨中央看齊對表,高度信賴和擁護黨中央、中央領導核心,堅決聽從黨中央的集中統一指揮,堅決服從和貫徹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堅決做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擁護者和踐行者。這樣,我們黨才能不斷凝聚全黨全軍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中闊步前進,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作者係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理事,山東省軍企文化融合專委會會長,教授)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