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廖承志的木刻馬克思畫像展板
央視網消息:在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一副木刻馬克思畫像格外引人注目。畫像貼于一塊篾笆石灰壁之上,在1959年當地開展紅軍文物普查時,被連同墻壁一起切割下來入館。畫像的作者是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廖承志。
1933年8月,廖承志受黨中央派遣,帶著中央給紅四方面軍的指示信和一本密碼電報破譯手冊,同中央交通員楊德安(化名王志齊)一道,從上海出發,月底到達成都,與中共四川省委取得聯絡。時值省委書記羅世文奉命調川陜蘇區工作,於是三人同行經三台、鹽亭、南部秘密交通線來到閬中,經閬中地下交通站,通過蒼溪黨組織安排,由地下黨控制的民團,借當年國民黨“雙十節”(十月十日)慰問軍隊,幫羅乃瓊部站崗的機會,送過嘉陵江,到達川陜蘇區首府——巴中。
廖承志同志進入川陜革命根據地後,先後擔任川陜省總工會宣傳部長、中共川陜省委常委、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等要職。他在川陜蘇區工作,時間雖然很短,但他給蘇區人民留下的印象很深。紅四方面軍健在的老同志,回憶起他當年在蘇區的情景,尤其他對黨對革命的忠誠和無私無畏、百折不撓、即使殺頭也不動搖的革命精神,令人為之鼓舞和振奮。他在根據地中心通江、南江、巴中留下了許多史跡,其中親自描繪和木刻的馬克思畫像(現保存于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是廖承志在川陜蘇區所畫的領袖像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傑作,也是今天研究川陜蘇區普及馬列主義教育和繪畫木刻藝術的極為珍貴的實物標本。
1933年紅四方面軍反“三路圍攻”勝利後,巴中縣第四區蘇維埃機關(現在清江鎮興文鄉西溪村六組)所在地設在偽縣長吳湘的二弟吳洪坤的宅地,這幅馬克思畫像就貼于其宅院的堂屋。1935年紅四方面軍奉中央命令配合中央紅軍北上,離開了蘇區,房屋被還鄉團奪了回去。
還鄉團聽説這裡貼有馬克思畫像,便四處追查。區蘇維埃的同志得知這一消息後,通過為該宅院堂屋更換神榜的方式,巧妙地將馬克思像貼在神龕裏面,外面再以神榜覆蓋。還鄉團在屋內翻箱倒櫃地搜查,只有那神榜沒敢去動。
還鄉團找不到畫像,就把四區蘇維埃機關所在地西溪村的村蘇維埃主席譚永興(紅軍撤離時委託他們在家做一些秘密地下工作)抓起來審問,嚴刑拷打,企圖弄清馬克思像的下落,但譚永興始終沒有説出藏畫的秘密,氣急敗壞的劊子手就向他連開四槍而不死,匪兵頭目謝司令有些疑神疑鬼,當場就拿出四個鋼洋叫去買副棺材,棺材抬攏殺場,譚永興還未落氣,心狠手辣的匪兵給他灌下幾碗涼水後才落氣。還鄉團從殺害譚永興的過程中似乎預感到一種不祥之兆,此後就沒有再追查此事了。川陜蘇區革命群眾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這幅馬克思畫像。
1959年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在開展紅軍文物普查時,由當年區蘇主席鄭仕新同志提供,隨即將其徵集回館珍藏,陳列在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供人們瞻仰。因此畫像貼于篾笆石灰壁,不能揭起,故在徵集時,將高66公分,寬55公分的張貼畫像的墻壁整體切割下來的。
儘管歷經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石灰墻周圍表層有些破裂,但貼于石灰墻上的馬克思畫像依然完好無損。(李芝蘭/文)